团体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98869.2 (22)申请日 2022.09.29 (71)申请人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地址 610051 四川省成 都市成华区成华大 道二段298号 (72)发明人 敬尧 路珏 张颜科 杨迎 欧阳戈一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14 专利代理师 刘小彬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7/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 凝土的设计方法, 属于建材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 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对机制砂按照粒径分为至 少三段级配; 步骤2.测定配比原材料的性能; 步 骤3.采用紧密堆积计算方法获得砂的紧密堆积 配比; 步骤4.根据拟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水 胶比和钢纤维掺量范围; 通过规划求解确定单位 体积混凝土中组分间的体积分数关系; 步骤5.根 据体积分数关系确定各组分质量关系; 步骤6.根 据工作性能调整外加剂用量。 本发 明首次提出了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充分利用机制砂配制具有优 良级配的骨料体系。 本发明方法简单明确、 通过 科学的计算节约大量掺比试验, 从微观原理上将 材料的性能最大化, 设计的材料具有良好工作性 能。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CN 115510654 A 2022.12.23 CN 115510654 A 1.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 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洁净度符合要求的机制砂按照公称粒径分为i个级配等级进行存储, 至少保 证三个级配的机制砂存量; 步骤2.测定配比原材 料的性能; 步骤3.根据级配的机制砂粒径范围, 采用紧密堆积计算方法获得砂的紧密堆积配比; 步骤4.根据拟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计算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范围; 通过规划求解确 定单位体积混凝 土中组分间的体积分数关系; 步骤5.根据单位体积混凝土 中胶凝材料、 机制砂和钢纤维的体积比关系确定各组分质 量关系; 步骤6.根据工作性能调整外加剂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1中, 机制砂按照如下公称粒径范围分为i个级配等级进行存储: 80μm~160μm、 160μm~ 315 μm、 315 μm~6 30 μm、 630 μm~1.25m m、 1.25mm~2.5mm和2.5mm~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2中, 所述配比原材 料包括胶材、 机制砂和钢纤维; 优选地, 测定胶材的表观密度和粒度分布, 各级配等级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钢纤维的表 观密度; 更优选地, 所述胶材包括水泥、 粉煤灰、 硅灰、 石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 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3中, 机制砂的紧密堆积配比步骤 包括: S1.计算各级配机制砂的累计筛下 百分数 U(Di)为粒径为Di机制砂的筛下百分数(%), i对应级配从大到小的; DL为体系中最大颗 粒的粒径; DS为体系中最小颗粒的粒径; n为分布指数, 其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体系 中细颗粒的比例, 在 砂的级配设计中n取值 为0.30~0.37; S2.再根据配比换算成累积筛余, 计算方式为: β(Di)=1‑U(Di) (2) β(Di)为累计筛余, 计算 值为正记为有效计算; S3.计算所配制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计算方式为: μf=β(D1)+β(D2)+β(D3)+β(D4)+β(D5)β(Di)=1‑U(Di) (3) μf为配制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计算获得的细度模数范围应在 2.3~3.5之间, 若超出此范 围, 则改变分布模数n取值, 当若砂偏粗则 取值靠近下限, 反之取值靠近下限, 重复计算(1) ~(3), 至 μf满足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 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3中, 机制砂的表 观密度计算公式为: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510654 A 2ρs为配制机制砂的表 观密度, ρsi为级配范围为Di的单级配机制砂表 观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4中, 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为10 0MPa、 120MPa、 140MPa、 160MPa四个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4中, 强度等级为100的混凝土, 其水胶比小于等于0.22, 钢纤维掺量大于等于 0.7vol%; 强度等级为120的混凝 土, 其水胶比小于等于 0.20, 钢纤维掺 量大于等于1.2vo l%; 强度等级为140的混凝 土, 其水胶比小于等于 0.18, 钢纤维掺 量大于等于1.7vo l%; 强度等级为16 0的混凝土, 其水胶比小于等于 0.16, 钢纤维掺 量大于等于2.0vo 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4中, 通过规划求 解确定单位体积混凝 土中组分间的体积分数需要满足如下 条件: VC+VA+VS+VW+Vfiber+Vair=1 (5) VC为水泥的体积分数, 取值范围0.145~0.323; VA为各矿物掺 合料体积分数的总和, 计算方式为: VA取值范围0.001~0.233, 其中若掺合料VAi为硅灰, VAi取值范围0.001~0.100; 若掺合 料VAi为石粉, VAi取值范围0.0 01~0.018; 若为 其他掺合料, VAi取值范围0.0 01~0.080; VS为机制砂的体积分数, 取值范围0.3 03~0.672; VW为水的体积分数, 取值范围按照权利要求6中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设定; Vfiber为钢纤维的体积分数, 取值范围按照权利要求6中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设定; Vair为空气的体积分数, 取值范围0.02 ~0.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4中, 通过规划求 解确定单位体积混凝 土中组分间的体积分数关系的具体步骤 包括: 步骤41.计算混凝 土中粒径为Dp颗粒的累计筛下 百分数: U(Dp)为粒径为Dp颗粒的累计筛下百分数, %; Dp为颗粒粒径, 单位为 μm; Dmax为体系中最 大颗粒的粒径, 单位 为 μm; Dmin为体系中最小颗粒的粒径, 单位 为 μm; 计算中将钢纤维等效单一粒径的颗粒, 优选地, 长度为13mm, 截面直径为0.2mm的钢纤 维等效为 直径5.65mm的单粒径颗粒; 0.25为该体系的分布指数 取值; 步骤42.按照公式(1)~(6)和边界条件 设定, 通过规划求解即可得到计算Um(Dp)拟合曲 线和目标曲线 Ut(Dp); RSS为规划求解Um(Dp)其与目标曲线Um(Dp)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均方差和, 其满足偏 差最小化, 则采用拟定的混凝 土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否则需调整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510654 A 3
专利 一种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0:57:1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92.9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M-T 0001.2-2012 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第2部分:基于祖冲之算法的机密性算法.pdf
DB44-T 719-2010 中央供热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规范 广东省.pdf
GB-T 30428.1-201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单元网格.pdf
YD T 3801-2020 电信网和互联网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方法.pdf
IT管理制度.pdf
DB11-T 1619-2019 空气压缩机节能监测 北京市.pdf
GA 1800.5-2021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5部分:太阳能发电企业.pdf
GB-T 42731-2023 微电网技术要求.pdf
DB62-T 1789-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民乐紫皮大蒜 甘肃省.pdf
GM-T 0040-2015 射频识别标签模块密码检测准则.pdf
GB-T 15610-2008 同色异谱的目视评价方法.pdf
DB44-T 983-2012 水泥回转窑节能评价方法 广东省.pdf
GB-T 42583-2023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pdf
GB-T 14379-1993 罗兰C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DB31-T 1400-2023 药品生产全过程数字化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规范 上海市.pdf
GB-T 22081-2016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实践指南.pdf
DB32-T 4448-2023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建设指南 江苏省.pdf
T-CSAE 131—2020 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pdf
GB-T 26832-2011 无损检测仪器 钢丝绳电磁检测仪技术条件.pdf
GB-T 17901.1-202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密钥管理 第1部分:框架.pdf
1
/
3
11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392.9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