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T/CI126-2023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forCarbonStockandSinkAccountforAlpineGrasslandICS17.020 CCSA50 CI 2023-10-16发布 2023-10-1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成都理工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天府永兴实验室、青海省达日县人民政府、青海省达日县 生态环境局、国科联盟(北京)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晓鹿、裴向军、洪杰、索南嘉曲、石凯、黑占珠、陈果、赵曦琳、 李景吉、余欣媱、张娟、周志航、张原、戈珊珊、舒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1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草地定义、高寒草地碳储量核算中碳库的确定、样地设置的基本原则、 植被与土壤碳储量核算、植被与土壤碳汇核算的方法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寒草地植被、土壤碳储量与碳汇核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197-2018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HJ1231-2022土壤环境词汇 NY/T2997-2016草地分类 HJ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NY/T1121.6-2006土壤检测—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4-2006土壤检测—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 T/NAIA070-2021植物全碳含量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地Grassland 地被植被以草本或半灌木为主,或兼有灌木与稀疏乔木,植被覆盖度大于5%、乔木郁 闭度小于10%、灌木覆盖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其他用于放牧和割草的土地。 3.2 高寒草地Alpinegrassland 主要分布于伊万诺夫湿润度0.13~1.0、年降雨量100–400mm的高山(或高原)亚寒 带与寒带半干旱地区,耐寒的多年生旱生、旱中生或强旱生禾草为优势种,有一定数量旱生 半灌木或强旱生小半灌木的草地。 3.3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 指某一时刻地表以上单位面积内所有活体植物干重的重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23.4 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biomass 指某一时刻地表以下单位面积内所有活体植物干重的重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 3.5 枯落物Litter 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植物死亡并枯落到地表凋落物的重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 示。 3.6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 土壤中存在于有机物质中的碳元素,包括来自植物和动物遗体、粪便等残留物质以及微 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等形成的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含量通常用gkg-1或%表示。 3.7 碳储量Carbonstocks 某一时刻各碳库中碳元素的储备量,是生态系统多年积累的结果,通常用kgCm-2或tC hm-2表示。 3.8 碳库Carbonpool 在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存储碳的各组成部分,草地碳库主要包括地上生物质碳库、 地下生物质碳库、枯落物碳库及土壤碳库等四部分。 3.9 含碳率Carboncontent 每克干物质的碳含量,通常用%或gCg-1表示。 3.10 碳汇/源Carbonsink/source 一定时间段内生态系统碳储量由于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的变化,当损失大 于增加时,碳储量变小,则为碳源;当损失小于增加时,则为碳汇,反映生态系统对温室气 体的清除能力和贡献,通常用gCm-2a-1或tChm-2a-1表示。 4.碳库的选择与确定 4.1碳库选择 高寒草地独特的高海拔、高寒特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因此,高寒草地 碳库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有效性、保守性及降低不确定性等原则。本标准中草地碳库主 要选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和土壤等四大碳库。 4.2碳库确定 计量监测单位应该明确说明选择或不选择某一个或多个碳库的理由,应连续对其进行碳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3计量与监测。 5.调查方法 5.1样地设置原则 根据《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按照代表性、均匀性原则 在样地内设置样地。样地的选取要能够反映整个小班内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平均水平,样地 植被在小班内具有典型性。 5.1.1预判小班的不同草地类型,每个类型至少设置1个样地; 5.1.2利用方式及利用强度有明显差异的同类型草地,分别设置样地; 5.1.3样地原则上设置在草地面积不小于10公顷的集中连片草地区域; 5.1.4选定的观测区域应有较好代表性、一致性,避免设置在草地边缘地带; 5.1.5样地位置相对固定,记录现地范围明显标识或四至坐标; 5.2样地设计方法 草地调查监测样地设计为一体化的复合样地,由1个面积约0.5hm2的圆形样地(半径 40m)、3个25m2大样方(无灌木,可不设置此样方)、3个4m2观测小样方、3个1m2测 量小样方组成(图1)。其中,4m2观测样方用于调查灌木林和1m2小样方用于调查草本植 物及小灌木,40m长的样线用于调查草原植被盖度。如果半径40m样地内草地或灌木林分 布均匀,则3个测量草本小样方内随机选择一个调查小样方,收获小样方生物量。 图1样圆与采样样方设置图。a:无灌木与稀疏乔木b:兼有灌木或稀疏乔木 5.3草地分类 根据《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按照样方内植物的高度和 株丛幅度分为2类: 一类是植物以高度<80cm草本或<50cm灌木半灌木为主的草本、半灌木以及矮小灌 木草原样方;另一类是植物以高度≥80cm草本或≥50cm灌木为主的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 物草原样方。如果灌木或高大草本在视野范围内呈零星或者稀疏分布,不能构成灌木或高大 草本层时,可忽略不计,只调查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46.数据调查与采集 6.1样地基本信息调查 详细记录样地的基本信息,包括经纬度、地貌、地形、海拔、样地优势物种、植被特征、 草地类型、利用方式等信息(详见附录1)。 6.2草地数据采集和取样 6.2.1地上生物量 6.2.1.1灌木层 调查灌木层盖度、灌木种类、株(丛)数、平均冠幅和平均高度(详见附录2)。 选择样方中3株平均大小(根径与高度处于平均水平)的标准灌木,采用全株收获法分 别测定3株标准灌木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系的鲜重。选取干、枝、叶和根样品(200~500 g)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如不足200g,全部作为样品带回测定。如果灌木为丛生状, 则在样方内选取1~2丛平均冠幅的灌丛,采用完全收获法测定鲜重和样品重,带样品回实验 室烘干测定其含水率。 6.2.1.2草本层 调查样方内草本植物种类、平均高度、盖度,全株收获草本样方中所有植物,称其鲜重, (精确到0.1g)后,混合取样约200g,带回实验室烘干后测量干重(附录1)。 6.2.2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可与7.2.1.1中灌木层全株生物量收获中根的测量同时进行。在全株收获时 测量同等面积根系,以便获得单位面积的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也可通过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进行计算,典型高寒草地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详 见参考文献1,2,3,4和5。 6.2.3枯落物 收集调查样方内全部枯落物,包括各种枯叶、枯草及半分解部分等枯死混合物,剔除其 中石砾、沙砾、土块等非有机物质,称鲜重(精确到0.1g)后,混合取样约200g,带回实 验室烘干后测量干重。 6.2.4土壤碳库 按照5.2设置固定样地及采样样方方法,在每个固定样方内挖掘1个土壤剖面,每个剖 面按0~10、10~30、30~50、50~100cm的土壤深度分层取样(如果土壤深度不足100cm, 则按实际深度进行分层取样);土壤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100cm3),取原状土,用于测 量土壤容重等物理性质,每个土层取3个环刀样品,称重记录环刀土样的鲜重后带回实验室; 每个剖面按上述分层,每层取3个点混合土壤样品(约1000g),带回实验室风干后,用于 测量土壤有机碳含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126-2023 56.2.5参数测定 6.2.5.1含水率 含水率测定包括植物和土壤样品两部分。植物样品含水率测定,按GB/T1931-2009木 材含水率测定方法规定执行;土壤含水率测定,按《土壤水分测定法》(NY/T52-1987)规 定执行。 6.2.5.2植被含碳率 植被含碳率测量按《植物全碳含量的测定》(T/NAIA070-2021)规定执行,采用重铬 酸钾-浓硫酸氧化法。 6.2.5.3土壤容重 土壤密度的测定按照《土壤检测—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4-2006)的规定执行。 6.2.5.4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pdf文档 T-CI 126—2023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I 126—2023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第 1 页 T-CI 126—2023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第 2 页 T-CI 126—2023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碳汇核算技术导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03 21:57: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