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DB4110 ICS 65.020.20 CCS B 20 许 昌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0/T 0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2021-10-18 实施 2021-10-18 发布 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0/T 1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许昌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种子站、长葛市种子管理站、长葛市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起草人:朱伟岭、潘海龙、霍明鑫、申炳涛、马会江、王业智、刘诗慧、司冰、 李颜、王继民、于超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4110/T 17—2021 I DB 4110/T 17—2021 引  言 玉米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粮食、饲料以及工业原料,玉米的需求量随着畜牧业、玉米加 工业及能源生产等方面需求不断上升而日益增加,对中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我国玉米育种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耐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大 面积的推广,选育宜机收品种得到了重视,推广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将节约相应成本、增加 生产效益。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将是现代玉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的选择。与人工带棒收 获相比,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效益十分明显。要实现玉米籽粒机收,首要的是选育适宜籽粒机 收的品种,除了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的规划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也至关重要。 II DB 4110/T 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 及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许昌市机收籽粒玉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21962-2020 玉米收获机械 GB/T 23391.1-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小斑病 GB/T 23391.3-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螟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845-2015 深松机 作业质量 NY/T 3260-2018 黄淮海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籽粒破碎率 指应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定量从粮箱采集样品,破碎籽粒(包括有明显裂纹、种皮破 裂的完整籽粒、不完整籽粒和籽粒破碎部分)重量占待测样品重量的百分比。 3.2 田间损失率 田间机械收获玉米造成的损失程度。用收获后单位面积落籽量与落穗籽粒量之和占相同 面积测产产量(同等籽粒水分)的百分比来表示。 3.3 含杂率 在正常收获过程中,收获籽粒中非籽粒部分所占的比率。用收获过程中从粮箱中取出的 规定重量的待测籽粒样品中非籽粒部分(包括玉米茎、叶、花丝、穗轴及其破碎部分和土块) 占待测样品重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 DB 4110/T 17—2021 4 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和河南省审定(备案),灌浆速度快、后期脱水快,抗倒性、抗病性强的玉米 品种;机收玉米机收时玉米籽粒含水率≤25 %,植株倒伏率≤5%,籽粒破碎率≤5 %, 果穗 遗落率≤3 %。 5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2008 的规定,精量播种发芽率≥95.0 %。 6 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 6.1 施肥整地 前茬小麦收获宜采用带有茎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割茬高度应≤15cm, 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应≤15cm;不进行整地作业,宜每隔 3 年进行一次深松或深耕作业,宜 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度 30 cm 以上。作业质量符合 NY/T 2845-2015 的要求。 6.2 播种 采用适合机收玉米品种播种,播期宜在 6 月 1 日~6 月 15 日,亦可根据下茬作物播种 时间和玉米生育期,控制玉米最晚播种时间;按品种审定要求确定播量;墒情不足时,播种 后应及时浇水。 6.3 田间管理 机收玉米品种施肥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一般底肥施控释肥,不再追肥。苗后(3~5 叶 期)可选 23%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100 mL~120 mL 茎叶喷雾除草,同时苗期 2 应用低毒杀虫剂防治粘虫、草地贪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在 10 片叶左右每 667 m 地 用 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 10 mL~15 mL、32%戊唑·嘧菌酯悬浮剂 30 mL~40 mL,兑水 30 kg 喷雾,可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粘虫,还可以预防玉米后期病害发生。 7 主要病虫害防治 7.1 玉米螟的防治 按照 GB/T 23391.3-2009 的规定执行。 7.2 蜗牛的防治 7.2.1 农业防治: 彻底清除田间、畦面的杂草和作物残体,及时中耕,破坏蜗牛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减 少蜗牛来源。 7.2.2 物理防治: a) 人工捕捉:在清晨或阴雨天蜗牛在植株上活动时,人工捕捉,集中杀灭; 2 DB 4110/T 17—2021 b) 堆草诱杀:傍晚前后在重发地块田间设置若干新鲜的杂草堆、树枝把,也可放置菜 叶、瓦块等诱集蜗牛,翌日清晨日出前将诱集的蜗牛集中杀死。 7.2.3 化学防治: a) 毒饵诱杀:用多聚乙醛 300 g、蔗糖 50 g、5%砷酸钙 300 g、米糠 400 g(用火在锅 内炒香)拌匀,加水适量制成黄豆大小的颗粒,顺垄撒施; b) 毒土:用 6%四聚乙醛颗粒剂 1.5 kg~2 kg,碾碎后拌细土 5 kg~7 kg,傍晚撒在 受害株行间; 2 c) 喷雾: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选用 26 %四聚·杀螺胺悬浮剂 1.125 L/hm 、45 % 2 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 1.125 kg/hm 、70 %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0.75 2 2 kg/hm 、40 %四聚乙醛悬浮剂 1.125 L/hm 在玉米封行后第一次喷施,其后间隔 15 d~ 20 d 再喷施 l 次;或 40 %辛硫磷乳油与 50 %敌敌畏乳油混合,稀释为 500 倍液后 喷雾。药剂应在晴天施用,在蜗牛危害区域内全面进行。 7.3 玉米大、小斑等叶斑病防治 按 GB/T 23391.1-2009 和 GB/T 23391.2-2009 规定执行。 7.4 其他病虫害防治 按 NY/T 3260-2018 和 NY/T 1276-2007 规定执行。 8 收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秸秆变黄,果穗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 现黑层,含水率降低至 25 %以下时,用玉米籽粒收获机收粒,收获后及时烘干,防止霉变。 玉米籽粒收获机的机械性能和作业质量应符合 GB/T 21962-2020 的要求。 9 秸秆还田 用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带的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粉碎后秸秆长度≤10 cm,茬高 ≤5 cm,防止漏切,并均匀抛洒在地面上。用圆盘耙或旋耕机作业一遍,在切碎根茬的同时 将碎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 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记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相关内容,应保 存两个生产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4110-T 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10-T 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1 页 DB4110-T 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2 页 DB4110-T 17-2021 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7:14: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