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DB4110 ICS 65.020.20 B 20.29 许 昌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0/T 0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2021- 10-18 实施 2021 -10-18 发布 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0/T 1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许昌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省种子站、许昌市种子管理站、长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葛市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伟岭、申炳涛、马会江、张浩、董双保、霍明鑫、李颜、潘海龙、 路凡、刘诗慧、刘娇、乔超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4110/T 19—2021 引  言 鲜食糯玉米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糯玉米中的淀粉具有较高的粘性和吸水性,其凝胶透明 度高而且稳定,是造纸、纺织、酿酒、建筑等工业的重要原料。鲜食糯玉米的秸秆和穗轴可 作为燃料,苞叶可编织成座垫、地毯等工艺品。玉米秸秆还可以生产食用菌,茎叶可作为牲 畜的优质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鲜食糯玉米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 2~3 倍,采摘后的 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 1~2 倍,是奶牛理想的饲料。糯玉米集食用、蔬用、药用、 饲用等性能于一身,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鲜食糯玉米生产,在优质的基础 上实现高产,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必不可少。掌握好分期收获陆续上市,并通过旺季加工或 速冻保鲜待淡季供应市场,实现周年供应,这样既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又能缓解大宗农 产品过剩的压力。 II DB 4110/T 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及 采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许昌市鲜食糯玉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84-202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5671-2009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22326-2008 糯玉米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3-2020 专用籽粒玉米和鲜食玉米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糯玉米 在最佳采收期(授粉后 22 d~25 d)采收的胚乳淀粉主要是支链淀粉,粘性较强,晾 晒后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呈蜡质状且符合 GB/T 22326-2008 规定的玉米。 3.2 隔离种植 采用空间、时间和自然屏障隔离防止花粉直感的种植措施。 4 生产环境要求 4.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环境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土壤质量条件 按 GB 5084-2021、NY/T 5010-2016 规定执行。 1 DB 4110/T 19—2021 4.2 隔离 在选地种植时,应与其他玉米品种严格隔离。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自然屏 障隔离。 空间隔离:平原地区种植,500 m 以内不应种植其他类型的玉米和其他的糯玉米品种。 如有林木、山岗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 时间隔离:花期隔离法,以花粉不相遇为原则,春播间隔 20 d 以上,夏播间隔 15 d 以上。 自然屏障隔离:利用山峰、树林、村庄、房屋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的花粉,达到安全 隔离的目的。 5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条件,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宜本地种植的鲜食糯玉 米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2008 规定,包衣种子应符合 GB/T 15671-2009 的规定。 6 播种 6.1 整地施肥 2 2 秋后耕地每 667 m 施有机肥 1 000 kg~1 500 kg 作基肥,春播或夏直播每 667 m 施复 合肥 30 kg~40 kg 作种肥。有机肥宜选用牛、羊肥或充分腐熟的猪肥。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2010 的标准。 6.2 播期 播种时期应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并结合鲜食糯玉米市场供应时间、加工厂的生产 季节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春季最早播种期应在田间 5 cm~10 cm 土壤温度稳定在 8 ℃~12 ℃ 时开始播种,如提前播种需地膜覆盖。最迟播种时间应保证所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在初霜前达 到采收标准。 6.3 密度 依据品种特征特性、当地肥水条件确定适宜种植密度。 6.4 播种方法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和播种期,每隔 5 d~10 d 播种一期。 7 田间管理 7.1 灌溉 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根据土壤墒情节水灌溉,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2021 规定。 7.2 2 追肥 DB 4110/T 19—2021 2 大喇叭口期每 667 m 追施尿素 10 k~g20 kg 或高氮复合肥 10 kg~20 kg。花粒期可适 当喷施 0.1 %~0.2 %的硫酸锌溶液和 0.3 %磷酸二氢钾 5000 倍液~800 倍液 1 次~2 次。 7.3 病虫草害防治 7.3.1 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药的使用应按照 GB/T 8321.10-2018 和 NY/T 1276-2007 规定执行。主要害虫为玉米螟、草地贪夜蛾。 7.3.2 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可杀死秸秆内越冬幼虫,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b)物理防治∶利用性诱剂迷向或灯光诱杀越冬代成虫。 c)生物防治∶在玉米螟卵期,释放赤眼蜂 2~3 次,每 667 m²释放 1 万~2 万头;或使 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撒施于心叶内或喷雾;也可使用白僵菌每 667 m² 用 20 g 拌河沙 2.5 kg,撒施于心叶内。 d) 化学防治,在心叶期末期实施∶用 3%辛硫磷颗粒剂每株 2 g,或 50 %辛硫磷乳油 按 1∶100 配成毒土混匀撒入心叶中,每株撒 2 g;或每 667 m²用 20 %氯虫苯甲酰 胺悬浮剂 5 g~8 g 或 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0 g~12 g 兑水 30 kg 喷雾, 心叶期注意将药液喷到心叶。 7.3.3 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技术: a)防控策略: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 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底线,实施“分区治理、联防联控、综合治 理”策略。 b)用药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 10%(10-3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 30%, 穗期被害株率大于 10%。 c)施药时间∶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通常在夜间取食的 特点,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 d)施药部位∶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e)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短稳杆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 多角体病毒以及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8 采收
 鲜食糯玉米在授粉后 20 d~25 d 左右(即乳熟期)便可采收。此时花丝褐变至果房先 端,白籽粒由白色变成黄色。不同季节栽培及不同品种其授粉至乳熟期所需的时间不同,夏 季栽培所需的时间最短。采用人工采收,将果穗直接从植株穗柄处取下,保留穗柄长度不超 过 1 cm,带完整苞叶采收。采收尽量在早晨气温尚未升高的时候进行,收获后的玉米果穗 应放在阴凉之处。随后剥去外侧苞叶,保留 2 层~3 层内侧苞叶,根据外观品质等级分类 贮存。外观品质等级评分按 NY/T 523-2020 规定执行。 9 秸秆处理 鲜穗采收后,秸秆宜用于青贮饲料,或粉碎还田。 4 DB 4110/T 19—2021 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记录产地环境、种植、采收及收后处理、秸秆处理等内容,档案保 存 2 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4110-T 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10-T 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1 页 DB4110-T 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2 页 DB4110-T 19-2021 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许昌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7:28:2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