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1 46 海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 531—2021 番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annonas production 2021 - 08 - 02 发布 2021 - 09 - 01 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6/T 53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兴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乐 东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子琴、何书强、李松刚、张蕾、张金峰、洪继旺、杨友华、陈华蕊、黄建峰、 赵志常、栾爱萍。 I DB 46/T 531—2021 番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inn.)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种苗培育、园地选择、园地 规划、园地建立、幼龄树管理、结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后熟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番荔枝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399 番荔枝嫁接苗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间砧 middle rootstock 位于接穗和基砧之间的一段砧木。 3.2 后熟 after-ripening 呼吸跃变型果实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 4 种苗培育 4.1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平坦、光照充足、水源充沛、避风、没有根病或根病寄主等传染性作物种 植史的地区建圃,应与生产性果园相距100 m以上或具备有效隔离措施。 4.2 苗圃地规划 规划好各级道路系统(主路3.5 m宽水泥路,次要路1.2 m宽水泥路)、排灌系统(设下沉排水管道, 2 每4 m 配置一个定时喷淋装置)等基础设施及溶肥装置;设置催芽床(规格宽1.0 m、长5 m,周围用砖 1 DB 46/T 531—2021 块固定)、育苗床(宽0.8 m、长10 m,育苗床周围用砖块固定,设置不同苗期分区)、荫棚(高1.8 m, 75%遮荫网)、生产物资仓储和质量内控办公等配套设施。 4.3 砧木培育 4.3.1 砧木的选择 基砧选用山刺番荔枝。 4.3.2 种子处理 7~8月份采摘成熟的山刺番荔枝果实,取出饱满的种子清洗干净。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浸泡8 h~12 h 后捞出,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30 min,用清 水冲洗后催芽。 4.3.3 催芽 选择靠近育苗床、静风、水源充沛的地块,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催芽床,按一层沙子(厚度 1 cm)一层种子再铺一层沙子(厚度1 cm)的顺序平铺在催芽床上,湿度保持在90%。胚芽伸长至0.5 cm~ 1 cm时移入营养袋中。 4.3.4 营养袋规格 规格为高15 cm~18 cm,口径10 cm~12 cm黑色塑料营养袋。 4.3.5 营养土配制 保水保肥通气性好的轻质材料(泥炭土、椰糠、沙、煤渣、蛭石、珍珠岩、木屑和菌渣等)与园土、 商品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备用。推荐使用园土、椰糠、有机肥比例是6:3:1,混合均匀后,喷洒70%噁霉灵 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覆盖薄膜7 d后备用。有机肥应符合NY 525要求。 4.3.6 装袋 营养土淋水至含水量70%后装袋压紧,土表距袋口2 cm,整齐排置于育苗床上,袋间相互紧靠。3 袋到4袋排一行,留40 cm~50 cm的小路。 4.3.7 播种 将催芽的种子放置在营养袋中间位置,每个营养袋播一粒种子,深度1.5 cm~2 cm,播后覆土淋透 水。 4.3.8 砧木管理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以后,每月淋施1~2次0.1%~0.3%的N-P2O5-K2O(15-15-15)复合肥。保持营养袋 内土壤含水量60%,人工除草,死苗要及时补种。 4.4 嫁接 4.4.1 中间砧嫁接 4.4.1.1 嫁接时间 每年4~6月可以进行中间砧的嫁接。 2 DB 46/T 531—2021 4.4.1.2 接穗选择 中间砧接穗选用牛心番荔枝×AP番荔枝杂交后代优株的健康枝条。 4.4.1.3 接穗采集 在采穗前2 d~3 d营养袋浇透水,随取随用,选择枝条直径0.2 cm左右,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剪掉 叶片,留叶柄保护幼芽。宜将接穗修剪成长度20 cm~30 cm,30根为一捆。 4.4.1.4 接穗贮藏 接穗采集后,用拧干水的湿毛巾包裹,宜随采随用。 4.4.1.5 嫁接前处理 嫁接前3 d~4 d浇透水1次。基砧留顶端3片叶,其余叶片摘除。 4.4.1.6 嫁接方法 采用芽接法,在基砧距离地面10 cm~15 cm处用嫁接刀从上而下沿着30~40°的斜角,切出一个1 cm~2 cm的盾形切口,切至木质部待芽接。 去掉接穗的叶柄,选择饱满的没有病害的芽进行嫁接,用同样的盾形切口刀法取下接芽。 将切好的接芽嵌入基砧切口上,贴合紧密,用嫁接带自下而上均匀缚扎。 4.4.1.7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30 d松绑嫁接带,在嫁接口上方1 cm~2 cm剪除基砧。剪砧后及时抹芽,营养袋土壤含水量 保持在60%,每月淋施一次水溶复合肥。 4.4.2 品种嫁接 4.4.2.1 嫁接时间 每年4~6月可以在中间砧上进行品种接穗的嫁接。 4.4.2.2 接穗品种选择 二次嫁接接穗推荐选用AP番荔枝或凤梨释迦番荔枝健康母树的接穗。 4.4.2.3 接穗采集 按照4.4.1.3“接穗采集”执行,标记品种标签。 4.4.2.4 接穗贮藏 按照4.4.1.4“接穗贮藏”执行。 4.4.2.5 嫁接前处理 按照4.4.1.5“接穗前处理”执行。 4.4.2.6 嫁接方法 在中间砧嫁接口上方2 cm~3 cm处二次嫁接,方法按照4.4.1.6“嫁接方法”执行。 4.4.2.7 嫁接后管理 3 DB 46/T 531—2021 按照4.4.1.7“嫁接后管理”执行。接穗长至50 cm~80 cm时预防木蠹蛾危害,剪除虫害枝条焚烧。 4.5 出圃 4.5.1 苗木标准 二次嫁接后8个月左右,接口上部3 cm~4 cm处直径0.7 cm~1.3 cm即达到商品苗出圃规格。出圃 苗木应符合NY/T 1399的要求。嫁接部上下发育正常、皮面光滑;砧穗亲和,没有接合部肿大、皮粗糙 等现象;砧木无枝芽抽生。 4.5.2 起苗 营养袋外部的根要进行断根处理,搬移育苗圃炼苗,连续浇透水7 d后根据基质水分情况适当减少 淋水次数,炼苗7 d后全光照。炼苗期间停止施肥,出圃前2 d~3 d,育苗袋需停止淋水。 5 园地选择 5.1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小于 15°的缓坡或 平地建园,大于 10°的缓坡应修建梯带。 5.2 年平均最高温 22℃~28℃,平均最低温 10℃~20℃的地区栽培。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不适宜种植。 5.3 生产绿色产品的园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生产无公害产品的园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 6 园地规划 6.1 规划园地各级道路,合理将园地规划出苗圃区、生产区、包装区、生活区,有条件的果园配备冷 库。 6.2 配套完善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排灌系统和必要的附属设施。 6.3 常有大风吹袭的果园应在迎风面建立 3~5 行防风林,防风林选用树种应与番荔枝无共同病虫害和 寄主。 7 园地建立 7.1 品种选择 依据品种适应性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推荐选用‘凤梨释迦番荔枝’和‘AP 番荔枝’。 7.2 定植规格及密度 一般采用株距3 m~4 m,行距4 m~5 m,坡地行距可以适当减小。每亩定植30~50株。 7.3 整地 清除规划地块杂草、树木及其他有碍耕作的杂物、石头,以备测量、放线、定标及基础设施施工。 7.4 定植 7.4.1 定植时期 4 DB 46/T 531—2021 一般于每年2月~10月定植。定植前修剪枝条长度保持在50~60cm。 7.4.2 定植准备 犁耙后的果园地暴晒,挖规格长宽深60 cm×60 cm×50 cm的定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暴晒15 d~ 20 d;回土时,表土混匀覆盖于定植穴下层,在植穴中下层填有机肥15 kg~20 kg,混入钙镁磷肥0.5 kg~ 1 kg。穴口高出地面约20 cm~30 cm,待1个月~2个月左右填土沉实后定植。 7.4.3 定植方法 在定植穴墩上挖一个30 cm~40 cm深的坑;小心剥去育苗袋,将苗木连同基质置于定植坑内;先将 细碎泥土回填在根系周围后再回土,在树苗周围做成直径0.8 m~1 m的树盘,定植以松土下沉后根茎与 地面平或稍高于地面为宜,覆盖秸秆等覆盖物,植后淋透定根水,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4.4 种苗质量要求 定植的苗木等级及质量应符合4.5.1的要求。 8 幼龄树管理 8.1 水分管理 灌溉水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定植后2个月内遇干旱天气需每2 d微喷灌水1次,保持田间持水量 60%~80%;雨季及时排除积水,清理排灌沟渠中的泥沙。 8.2 土壤管理 8.2.1 定植后第 2 年进行扩穴改土,与施入有机肥结合进行。沿树盘开环状沟或 2 条~4 条长方形改 土沟,深 50 cm~60 cm、宽 30 cm,填入有机肥,回土宜高于地面 15 cm~20 cm。3 年~4 年内完成全 园的扩穴深翻改土。 8.2.2 每月割草 1~2 次,根际 1.5m×1.5m 覆地布防杂草,冬季结合清园全面铲草压青。 8.2.3 充分利用幼龄番荔枝果园较大的裸露地面,采用间种模式增加收益。幼龄树果园可以间作农作 物或绿肥,如菠萝、花生、蔬菜、豆科植物等,也可暂时作为育苗圃使用。覆盖材料可选用假花生或矮 杆柱花草等。 8.3 施肥 8.3.1 施肥原则 幼龄番荔枝的施肥应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定植后1个月即可以开始施肥, 做到两个月三次肥。 8.3.2 施肥方法 8.3.2.1 水肥一体化施肥:定植后第 1 年施复合肥水冲肥或与尿素一起施用,浓度不超过 0.3%。 8.3.2.
DB46-T 531-2021 番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2:40: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