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1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64—2021 代替 DB63/T 164-1993 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2021 - 06 - 30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63/T 16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63/T 164-1993《青海省灭治草地害鼠技术规程》,与DB63/T 164-1993相比,除结构 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内容(见第3章); ——更改了“调查内容”相关内容(见4.1,1993年版2.1); ——增加了“调查程序”条款的内容(见4.2.1); ——增加了“种类分布区域调查”“种群数量调查”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 4.2.2,4.2.3,4.2.4,1993年版2.2); ——增加了小型哺乳动物登记卡相关内容(见4.2.2,附录C); ——增加了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相关内容(见4.2.3,附录A,附录B); ——增加了“危害等级调查”条款的内容(见4.2.4); ——增加了“防治效果调查”条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4.2.5,1993年版2.3.1,2.3.2); ——增加了夹日法效果调查表相关内容(见4.2.5.2,附录D); ——更改了“防治区确定”相关内容(见5.1,1993年版3); ——增加了“基饵质量及选择”条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7.1.2,1993年版4.6.2); ——增加了“施饵方法”条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7.1.4,1993年版4.6.4);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7.1.5); ——增加了草地地面害鼠防治数据表格相关内容(见 7.1.5.2,附录 E); ——增加了“生物防治”相关内容(见7.2); ——增加了“物理防治”相关内容(见7.3); ——增加了“成效巩固”相关内容(见7.4); ——更改了“验收标准”相关内容(见8.1,1993年版6.1); ——增加了“验收内容”条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8.2); ——增加了“验收时间”相关内容(见8.3)。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程、于红妍、杨利林、李旭谦、唐炳民、连欢欢、丁凯、白重庆、何玲、魏 清平、刘凯、李林霞、赵晓军、侯秀敏、王薇娟、贾顺斌、苍浩。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3/T 164-1993。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 164—2021 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地主要地面害鼠危害调查、防治区确定、防治方法、防治时间、成效巩固、检查和 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草地主要地面害鼠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1240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程 DB63/T 393 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程 DB63/T 787 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90 鹰架招鹰控制草地鼠害技术规程 DB63/T 1419 高原鼠兔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面害鼠 生活在草原上营地面生活植食性的啮齿目和兔形目的小型哺乳动物,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统 称为地面害鼠。如: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 pallas)等。 3.2 封洞开洞法(有效洞口统计法) 将样方内所有害鼠洞口封堵,24小时后统计害鼠打开洞口数量的一种方法。 3.3 有效洞口 害鼠活动的洞口。 3.4 夹日 1 DB63/T 164—2021 一个鼠夹一昼夜时间内捕鼠的数量。 3.5 防控效果 防治措施生效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的百分率,可用有效洞口减退率或夹日捕 获减退率表示。 4 调查内容及方法 4.1 调查内容 包括害鼠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危害等级以及防控效果调查等。 4.2 调查方法 4.2.1 调查程序 4.2.1.1 以行政县为界查清害鼠发生区域所属乡、村具体地名,邀请熟悉当地鼠害情况的干部和牧民 群众进行座谈访问,查阅分析与害鼠生存有关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草地类型、地质与土 壤、水文及植被等有关文献资料,划分出各种生境类型,用专业术语加以描述,在 1:5 万或 1:10 万的 地形图上初步勾绘害鼠发生区和危害区。 4.2.1.2 根据不同草原类型或生境,选择交通便利,观察种类齐全,能够横穿主要地形要素及草原植 被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地段,确定为调查线路进行实地调查。 4.2.2 种类分布区域调查 4.2.2.1 4.2.2.2 4.2.2.3 4.2.2.4 布图。 以各测报站所辖区域为单位,在调查区内采用“z”字形路线调查的方法进行。 2 依据不同生境和同一生境的不同时期,选择 3 个~4 个样方进行调查,样方面积 0.25 hm 。 用鼠夹(鼠笼)捕捉各种鼠类,并填写小型哺乳动物登记卡附录 A,列出种类名录。 2 同一生境(至少 1 km )在 1:5 万或 1:10 万地形图描出群落分布图,制成该地区鼠类群落分 4.2.3 种群数量调查 采用夹日法、封洞开洞(有效洞口统计)法等进行调查,附录B、附录C。 4.2.4 危害等级调查 4.2.4.1 结合 4.2.2 调查,采用 4.2.3 调查方法进行实地取样调查,取样数量每万公顷取 45 个样方, 2 每个样方面积为 0.25 hm ,根据调查区种群数量调查的结果,确定该害鼠的危害等级(危害等级划分标 准见表 1)。 2 DB63/T 164—2021 表1 草地主要地面害鼠危害等级划分指标 高原鼠兔 危害等级 根田鼠 2 2 级别 有效洞口数(个/hm ) 级别 有效洞口数(个/hm ) 轻度危害 1 9~30 1 81~299 中度危害 2 31~100 2 300~699 重度危害 3 101~170 3 700~1099 极度危害 4 171~240 4 1100~1499 猖獗危害 5 ≥241 5 ≥1500 4.2.4.2 依据各种鼠的数量比例关系,确定该区系鼠类的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其标准为: ——捕获量大于 10%以上为优势种; ——捕获量为 1%~10%为常见种; ——捕获量小于 1%为稀有种。 4.2.4.3 当达到表 2 防治标准时,将优势种确定为主要防治对象。 表2 草地主要地面害鼠防治标准划分指标 2 害鼠种类 有效洞口数(个/hm ) 高原鼠兔 根田鼠 ≥150 ≥300 4.2.5 防治效果调查 4.2.5.1 封洞开洞(有效洞口)调查法 4.2.5.1.1 该方法适用于洞口显著,鼠与洞口的比例较稳定的种类。 2 4.2.5.1.2 防治前后在防治区域随机划出几个样方,面积为 0.25 hm ,数量为每万公顷地取样 45 个, 分别统计样方内防治前有效洞口数和防治后有效洞口数,按照公式(1)计算有效洞口减退率。 P a-b 100% .................................... (1) a 式中: P──有效洞口减退率; a──防治前有效洞口数; b──防治后有效洞口数。 4.2.5.1.3 在防治区外划出与处理样方条件相似,大小相同的对照样方,在对照样方内不采用任何防 控措施,但采用同样的方法统计出防治前有效洞口数(aˊ)和防治后有效洞口数(bˊ),按照公式(2) 计算自然变异率(d),按照公式(3)求得校正洞口减退率。 d P' b' ......................................... (2) a' ad b 100% .................................. (3) ad 式中: d ──自然变异率; aˊ──对照样方防治前有效洞口数; 3 DB63/T 164—2021 bˊ──对照样方防治后有效洞口数; Pˊ──校正洞口减退率; a ──防治前有效洞口数; b ──防治后有效洞口数。 4.2.5.2 夹日法 4.2.5.2.1 该方法一律设有对照区,在处理区和对照区同时按数量调查的夹日法布夹,统计夹日捕获 率,计算防治效果,并记录效果调查表(详见附录 D)。当捕获率低于 3%或超过 40%时,必须适当调 整布夹密度或增减布夹时间。 4.2.5.2.2 若防治前捕获率≥3%,应于防治前后各捕鼠一次。按公式(4)计算防治效果。 K ac ad ae b 100% .............................. (4) ac ad ae 式中: K──校正防治效果; c──防治区防前捕获率; a──防治区防后布夹数; b──防治区捕获鼠数; d──对照区防前捕获率; e──对照区防后捕获率。 4.2.5.2.3 若防治前捕获率﹤3%时,防治前不必捕鼠。按公式(5)计算防治效果。 K ac b 100% .................................... (5) ac 式中: K──校正防治效果; c──对照区捕获率; a──防治区防后布夹数; b──防治区捕获鼠数。 5 区域确定 5.1 防治区确定 2 害鼠密度达到或高于表2防治标准,且危害面积超过1000 hm 以上的区域确定为防治区域。 5.2 作业区确定 在防治区域内以自然山水为界,将同一生境,相对封闭的区域确定为一个防治作业区。 6 防治时间 6.1 高原鼠兔防治时间 冬季11月~12月或春季3月~4月牧草返青前,以春季防治为宜。 4 DB63/T 164—2021 6.2 根田鼠防治时间 3月~4月春季,牧草返青前。 7 防治方法 7.1 药物防治 7.1.1 药剂选择 选择符合规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具有毒杀作用的杀鼠剂、抑制繁殖作用的 不育剂,以及具有致病作用可在害鼠种群繁殖蔓延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等生物药剂。 7.1.2 基饵质量及选择 7.1.2.1 基饵质量 选择籽实饱满、干净、无异味的小
DB63-T 164-2021 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4:19: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