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16 新 4107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7/T 484—2021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1 - 04 - 14 发布 2021 - 05 - 14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7/T 48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清军、尹绍忠、周楠、郭会芳、周应军、任静、焦丽霞、冯威。 I DB4107/T 484—2021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虫草害种类、防治技术原则、综合防治 技术要求,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等具体操 作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水稻种植区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752 稻米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4号.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322号.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32号.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45号.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567号.2017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浪渣菌核 指水稻大田耕整灌水后,满田漂浮的浪渣浮屑,是稻田多种病虫栖息、汇集的场所之一。水稻收割 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的菌核大都遗留在稻蔸、杂草和表土内,这些菌核即成 为翌年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到第二年耕作时,菌核便开始出现,而多数集中混杂到浪渣浮屑上,满田漂 浮。插秧后,菌核便附着于秧苗基部,若遇有适宜的温、湿条件,便可侵染发病,危害水稻。 4 施药原则 1 DB4107/T 484—2021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植保理念,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限制化学 农药使用。 禁止使用无国家农业部登记证、无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无执行标准号的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遵照附录 A 表 A.1 的规定。 水稻生产中常用农药使用准则,遵照附录 A 表 A.2 的规定。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治以加强检疫、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田园清洁、合理 调控水肥、健身栽培等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适期药剂防治,将病虫草为 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化学药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NY/T 1752 的规定,提倡选用绿色、 安全、高效、广谱药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统防统治。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5 综合防治措施 播前准备 5.1.1 植物检疫 实施产地检疫,加强种子调运检疫,防止检疫性、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 5.1.2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通过国审、省审或引种认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如获稻008、新丰6号、 新丰7号、五粳519、新粮310等,合理布局、轮换种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杂、晾晒,选用健康 无病的种子育秧。 5.1.3 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 做秧田。秧田应远离麦田,实施集中连片育秧,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工厂化育秧,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 草、病残体。 5.1.4 耕作方式 平整土地、耕翻灭茬后进行田间灌水,及时打捞浪渣菌核,带出田外销毁。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地 力,合理轮作倒茬。提倡采用盘育机插秧,直播稻提倡采用机械条播。 播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5.2.1 病虫害种类 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5.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减少种子带菌,减少初次侵染源。晒种后,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或 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浸稻种后催芽播种,可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 2 DB4107/T 484—2021 5.2.3 土壤处理 选用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苗床土壤处理,可有效防治苗期立枯病、烂秧病等。酸碱度偏高的床土, 可增施硫酸亚铁适量,将pH值调到4.5~5.5。 秧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5.3.1 主要病虫害 病害包括立枯病、苗瘟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恶苗病等;虫害包括灰飞虱、蓟马、二化螟 等。 5.3.2 农业防治 5.3.2.1 加强秧田管理 关注温湿度变化,秧苗通风保温,禁用病稻草盖秧、扎秧把,及时拔除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株, 减少发病株带入大田。 5.3.2.2 科学灌溉 秧田平整,排灌方便,湿润育秧。防止深灌、浸灌、串灌。易发生盐碱危害的秧田及时灌排洗碱。 5.3.2.3 合理施肥 增施基肥、磷、钾、硅肥,严格控制氮肥和施肥总量。 5.3.3 物理防治 2 灰飞虱高发年份,秧田播种后用规格为15 g/m 的无纺布或20目防虫网保护,覆盖物顶端距离秧苗 植株顶部30 cm,隔离灰飞虱,减轻灰飞虱危害,降低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6月中旬插 秧前2 d揭开防虫网或无纺布进行炼苗后移栽。 5.3.4 药剂防治 5.3.4.1 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 5.3.4.1.1 立枯病 2 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防治,选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2 g/m 进行苗床喷雾,喷雾后要及时洗苗, 防止产生药害。 5.3.4.1.2 稻瘟病 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或封锁发病中心。每亩选用40%稻瘟灵乳油 113 mL,兑水常量喷雾。 5.3.4.2 主要虫害的药剂防治 于灰飞虱迁入秧田始期,当虫量达15头/m2时及时防治。每亩选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 g或50% 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0 g,或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20 g,如果发生量大,需连续防治。 3 DB4107/T 484—2021 5.3.4.3 施药方法 将所选药剂按剂量每亩兑水50 L,苗床均匀喷雾,药后保持3 cm~5 cm水层2 d~3 d,药后24 h内 遇雨补治。移栽前3 d再施药1次。 主要草害防治 5.4.1 主要草害 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鸭舌草、野慈姑、牛毛毡、鳢肠、水苋菜等。 5.4.2 秧田期杂草防治 5.4.2.1 苗前封闭 播种后1 d~3 d,杂草一叶一心前每亩用30%扫弗特(丙草胺,含水稻安全剂)75 mL~100 mL(有 效成分22.5 g~30 g)兑水30 L喷雾,田间应有泥皮水或浅水层,施药后要保水3 d,之后恢复正常水 管理。 5.4.2.2 苗后封闭 水稻秧苗3~4叶期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20 g加10%氰氟草酯乳油70 mL喷雾;施药前将 水排干,施药后24 h放水回田,保持3 cm~5 cm水层,不要淹没水稻心。 5.4.3 大田期杂草防治 在水稻移栽后15 d,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0 mL~80 mL(或50%二氯喹啉酸可湿 性粉剂30 g~50 g)加10%氰氟草酯乳油100 mL~150 mL喷雾。药后24 h放水回田,保持3 cm~5 cm水 层,不要淹没水稻心。 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5.5.1 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赤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斑病等;主要虫害 有螟虫(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等。 5.5.2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整地要平,适时插秧,减少损伤,合理密植。实行浅水勤灌,分蘖末 期适当晒田,促进稻株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水稻植株群体的 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合理施肥,避免重施、迟施氮肥,增 施磷钾肥,注意施用锌肥、硅肥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肥料,提高水稻抗逆性。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 病、恶苗病等发生田块,返青至分蘖始期及时拔除感病株带出田外。 5.5.3 生物防治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5 d,每亩均匀放置5~8个 点,每亩每次放蜂10000头,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 cm~20 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 cm~ 4 DB4107/T 484—2021 10 cm为宜;在有条件的稻田开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和稻田养蛙等稻田养殖业,不仅可以去除稻田杂 草,消除害虫,而且还对稻田有施肥效果。 5.5.4 物理防治 2 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成虫发生期间每20000 m 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晚上八点到早 晨五点开灯;利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专用性诱剂诱芯制作诱捕器装置,从始蛾期开始每亩悬挂诱捕器 装置三套,按照“外围密,中间少”的原则安放,诱芯每隔30 d左右换一次。秧苗期诱捕器底部设置高 度要高于叶面0.5 m左右,水稻长高时,诱捕器底部设置高度与水稻植株顶部相平,当稻纵卷叶螟出现 大量迁入为害高峰时,诱捕器装置应增加到每亩10个以上,当田间被害株率或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 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5.5.5 药剂防治 5.5.5.1 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 5.5.5.1.1 赤枯病 返青分蘖期易发病。防治上根本措施是改良土壤和增施钾肥,常年发病田块每亩底施1 kg~2 kg硫 酸锌,促进根系发育。每亩可喷施98%磷酸二氢钾粉剂100 g及0.0075%芸苔素内酯水剂16 mL。 5.5.5.1.2 稻瘟病(包括叶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防治应在移栽返青后5 d~10 d “巡查”一次,发现叶瘟及时喷洒药剂控制。穗茎瘟预防必须 在孕穗后期,结合穗期天气预报,在水稻孕穗期(尖苞期)采用杀菌剂茎叶喷雾,必要时隔7 d~10 d
DB4107-T 484-2021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48: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