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21 ICS DB2306 备案号: 黑 龙 江 省 大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6/T 102—2019 绿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2019-11-27 发布 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11-27 实施 发布 DB2306/T 102—2019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施肥原则............................................................................................................................................................. 1 5 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 2 6 基肥..................................................................................................................................................................... 3 7 种肥..................................................................................................................................................................... 4 8 追肥..................................................................................................................................................................... 5 附录 A..................................................................................................................................................................... 6 I DB2306/T 102—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春梅、赵胜雪、王孟雪、孙海燕、于立红、郭永霞。 II DB2306/T 102—2019 绿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豆测土配方施肥的术语与定义、施肥原则、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基肥、种肥、追 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大庆地区砂壤土地绿豆施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89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LY/T 1228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 使用方法。 3.2 目标产量 指预期达到的作物产量。 3.3 土壤肥力 土壤保障植物生长的能力,或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能力,侧重于土壤与 养分供应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反映。 3.4 土壤肥力等级 土壤中养分、水分、通气状况和温度状况(简称水、肥、气、热)等4个因素的综合,一般依据土 壤理化性质及前作产量水平,可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五个等级。 3.5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即绿豆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氮(N)9.68kg,磷(P2O5)2.93kg,钾(K2O)3.51kg。 4 施肥原则 1 DB2306/T 102—2019 4.1 合理施肥必须坚持培肥地力、协调土壤和作物营养、产量和品质相统一、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 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等原则。 4.2 根据绿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 5 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 5.1 采样单元确定 根据所在耕地分布特点,按地形特点、土壤特性等分为若干采样单元,采样单元地势平坦,肥力均 匀,采样单元数量宜按照表1确定。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品。 表1 采样面积(A) 采样单元与采样面积之间的关系 采样单元(n) 2 hm (个) 0~2 1 2<A<5 2 5<A<10 3 10<A<15 4 15<A<20 5 20<A<30 6 1/2 注:对于大于以上所列面积,宜采用以下关系式确定采样单元数(n):n=1+A 5.2 采样时间 当季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种植第一次施肥前(早春或晚秋)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5.3 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碱解氮每年采集1次,有效磷、有效钾2年~4年,采集1次。 5.4 采样点数量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每个采样单元取15个~20个点 为宜。 5.5 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 较好的克服耕作、施肥等造成的误差。在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 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采样方法应按照NY/T 1121.1 中 的规定执行。 5.6 采样深度 土壤深度为0cm~20cm。 5.7 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 面入土。用取样土铲取样时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所有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应防止 各种污染。 5.8 土样重量 2 DB2306/T 102—2019 一个混合土样取土1kg左右为宜,如果样品重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具体方法如 下: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 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舍弃一份。如果所得样品重量仍然超过很多,则重复上述方 法,直至所需数量为止(见图1)。 将土壤摊平 对角线分成4等分 图1 去除阴影部分 四分法取土样说明 5.9 土壤标签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塑料袋或牛皮纸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1张。 5.10 土壤样品制备和保存 应按NY/T 1121.1 的规定执行。 5.11 土壤样品检测 土壤样品检测分析按照表2中的方法执行。 表2 项 6 目 土壤检测分析方法 方 法 来 源 土壤碱解氮 LY/T 1228 土壤有效磷 NY/T 1121.7 土壤速效钾 NY/T 889 土壤有机质 NY/T 1121.6 基肥 6.1 施肥时期 秋季施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6.2 施肥方法 结合秋翻地将肥料深施耕层10cm~15cm处。 6.3 施肥量 根据目标产量法,确定绿豆基肥施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所用纯量,见表3。 3 DB2306/T 102—2019 表3 肥力等级 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7 目标产量 2 绿豆基肥氮、磷、钾纯量推荐表 N kg/hm kg/hm <900 P2O5 2 K2O 2 2 kg/hm kg/hm 16~36 32~40 12~24 900~1200 36~56 40~48 24~36 >1200 56~76 48~56 36~48 <900 12~32 24~32 8~20 900~1200 32~52 32~40 20~32 >1200 52~72 40~48 32~44 <900 8~28 16~24 8~16 900~1200 28~48 24~32 16~28 >1200 48~68 32~40 28~40 <900 4~24 8~16 0~12
DB2306-T103-2019 《芡实栽培技术规程》 大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3:36: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