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B 31 DB3307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7/T 56—2018 代替 DB3307/T 56-2012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8- 9 发布 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8- 9 实施 发 布 DB3307/T 56—2018 前 言 为规范紫甘薯生产技术,提高紫甘薯的产量和效益,促进我市紫甘薯规范化生产,特制定本标准, 并于2018年7月开展修订工作。 本标准由金华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婺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林润、钱秋平、卞晓波、张良、蒋梅巧、薛占奎、徐晶晶、祝丽娟、祁雪、 朱璞、胡茂钢。 1 DB3307/T 56—2018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甘薯生产的定义和术语、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种薯 贮藏要点及生产记录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金华市紫甘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9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4406 种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紫甘薯 purple flesh sweetpotato 紫甘薯是指甘薯块根充分成熟时薯肉呈均匀紫色的品种类型。 4 产地环境与地块选择 4.1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2016 和 NY/T 5295-2015 的规定,无检疫性病虫害。 4.2 地块选择:色素加工用紫薯宜选择土壤保水性较好,不易受旱的地块;食用紫薯宜选择有机质丰 富、土壤排水较好的地块;粉用紫薯宜选择地势高燥、土层较厚的坡地。 2 DB3307/T 56—2018 5 紫甘薯栽培技术 5.1 栽前准备 5.1.1 整地做垄:深翻耕,耕作深度 25cm~33cm,耕耙碎土,做到土肥混合。垄高 25cm~30cm。 5.1.2 施足基肥:所施肥料应符合 NY/T496 要求,提倡一次性施肥。翻耕前,施入腐熟农家肥 1000 2 2 kg/667m ~2000kg/667m 。化肥用量根据地力确定,氮、磷、钾比例 1∶1∶2~2.5。 5.2 培育壮苗 5.2.1 品种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本地种植的专用型品种。 5.2.2 育苗方法 采用露地或覆膜育苗法。苗床宽 1.0m,深 15cm~20cm,床底铺一层有机肥后浇足水覆盖细砂土。 按间隔 2cm~3cm 排布种薯,且保持薯面上齐下不齐。种薯排好后,撒细土填充种薯间隙,浇水,以种 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湿润为宜。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 2cm~3cm 厚。覆膜育苗的再加盖地膜及拱棚膜。 5.2.3 育苗时间 采用三层保温膜育苗的,最早于 2 月上中旬埋种;双层保温膜育苗可在 3 月上中旬埋种;露地育苗 可在 3 月底至 4 月上旬埋种。根据苗情可分批次剪苗扦插。 5.2.4 选种与消毒 种薯应符合 GB7413 及 GB4406 的规定。 播前用 51℃~54℃温水浸种消毒 10min~12min,或用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500 倍液 浸种消毒 5min~10min。 5.2.5 苗床管理 采用覆膜育苗的,齐苗后揭掉地膜,保持床土湿润。晴天打开拱棚两端通风,防止高温烧苗。苗长 2 30cm 时可剪苗,剪苗前 2d~3d 晚上打开拱棚两端通风炼苗。剪苗 2 次~3 次后,追施尿素 5kg/667m 并浇水。 5.3 大田栽植 5.3.1 栽植时间:适宜扦插时间在 5 月中旬~6 月中旬,地膜覆盖栽培最早可提前到 4 月初。 2 2 5.3.2 栽植密度:适宜栽植密度 3000 株/667m ~4000 株/667m 。 5.3.3 栽植方法:鲜食用紫甘薯生产,以斜平浅栽为宜。选用具有 5 片~6 片展开叶的壮苗,3 节~4 节插入土中。加工用大薯生产,采用直栽方式,入土 2-3 节。在干旱、缺水地区,采用深直栽,入土 3 节~4 节,浇足活棵水。 5.4 田间管理 5.4.1 查苗补苗:栽插后 5d 内及时查苗补苗。 3 DB3307/T 56—2018 5.4.2 中耕除草:封垄前及时中耕、除草。 5.4.3 肥水管理:清沟排水防渍害。长势偏弱的及时补肥,长势过旺的适当提藤控水。 5.4.4 病虫害防治:符合 GB8321 要求。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苗期防治地老虎、蝼蛄可用毒饵诱杀,用 3%辛硫磷 颗粒 2kg 和炒香的棉籽饼或菜籽饼 5kg~7kg 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薯苗根附近地面上诱杀。 甘薯麦蛾(卷叶蛾)、天蛾、斜纹夜蛾、潜叶蛾:在卵孵高峰期可选用 5%氟虫脲乳油 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在低龄幼虫盛期可选用 24%氰氟虫腙悬浮剂 600~800 倍液,或 10%虫螨腈悬浮剂 2000~ 2500 倍液,或 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 3000 倍液喷雾防治。 6 采收 6.1 时间 选择无雨天适时采收,作留种和鲜贮的薯块需“霜降”前采收完毕。 6.2 方法 牛犁或人工耙翻,有条件可用机械作业,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 7 种薯贮藏 7.1 贮藏方式 因地制宜选择保温性好的贮藏室或半地下式、地下式贮藏窖,并进行清理消毒等贮前准备,消毒方 法为:用生石灰块加水后的上层清液对墙壁喷洒消毒。 7.2 种薯处理 剔除破损、病害薯,注意轻装,轻运,轻放,堆放贮藏。 7.3 贮藏期管理 甘薯安全贮藏温度在10℃~15℃,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 8 生产记录档案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内容包括生产环境检测情况、田间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采 收等。 生产记录档案至少保存二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 3307-T 56-2018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金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 3307-T 56-2018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金华市 第 1 页 DB 3307-T 56-2018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金华市 第 2 页 DB 3307-T 56-2018 紫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金华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3:59:5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