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16 浙 江 DB3301 省 杭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1/T 1053—2019 代替 DB3301/T 1053—2015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9 - 04 - 30 发布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5 - 30 实施 发 布 DB3301/T 105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由杭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道泽、王国荣、汪爱娟、赵丽、王国迪、陈瑞、张丹。 本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DB3301/T 1053—2015。 I DB3301/T 1053—2019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设施蔬菜 利用大棚、温室、小拱棚等各种专门的保温防寒或降温避雨等设施、设备,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 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蔬菜生产提供良好环境条件的栽培方式。又称保护地蔬菜栽培。 3.2 绿色防控 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和方法,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优 化集成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 学农药使用,安全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过程。 3.3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2, 4-D、萘乙 酸钠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可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 三类。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防控策略 遵循“绿色植保”理念,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生态调控为基础,发挥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 天敌的控制作用,协调运用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技术,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 使用,实现在防治指标以内有效预防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1 DB3301/T 1053—2019 4.2 技术措施 4.2.1 生态调控技术 4.2.1.1 土壤消毒 4.2.1.1.1 冬季翻耕冻土,杀灭病菌和虫卵。夏秋高温季节,设施蔬菜收茬清园后,结合土壤翻耕、 基肥施用,播种定植前 20 d 以上进行石灰氮或高温闷棚消毒。 4.2.1.1.2 石灰氮消毒方法:施用有机肥时,全田每亩撒施石灰氮 40 kg~50 kg 或生石灰 100 kg~ 150 kg,深翻、整平、“开畦”后,用薄膜覆盖畦面,畦间灌水至畦面湿透,持续保湿闭棚 10 d,然 后揭膜晾晒,7 d 以上方可播种或定植作物。 4.2.1.1.3 高温闷棚方法:在夏季大棚换茬时高温闷棚,清理蔬菜残体后灌水密封棚膜,闷棚 10 d 左右。 4.2.1.2 培育无病虫壮苗 培育无病虫健壮种苗的主要方式有: a)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b) 种子消毒。播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可采用晒种、温汤浸种、热水烫种或用多菌灵、磷酸三钠、 农用链霉素等药剂浸种或拌种,防治种传病害。 c) 苗床消毒。选择背风向阳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要进行苗床土消毒处理。育苗时采用营养钵或 穴盘育苗,营养土配制时要采用无病菌床土,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d) 选用嫁接换根苗。 4.2.1.3 加强田间管理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地膜全覆盖、大棚多功能无滴保温膜、冬季多层覆盖等技术,加强温湿度和水 分管理,改善设施环境;蔬菜收获后,及时将病虫残枝、病叶、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持田园清洁。 4.2.1.4 科学施肥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适期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肥水同灌”、“微蓄微 灌”等技术,改善棚内生态环境。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合理配施复合肥,增施磷 钾肥及微肥。慎用未腐熟有机肥,减少地下害虫和根、茎基部病害发生。 4.2.1.5 避雨栽培 初夏气温回升后,保留设施顶膜,将裙膜卷起、棚门打开,通风避雨降湿,预防和减轻病害发生。 4.2.1.6 合理轮作和间套作 4.2.1.6.1 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不同种类、不同科的作物轮作,有条件的水旱轮作,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切断害虫食物链, 避免连作引发或加重病虫为害。具体方式有葱蒜类作物与茄科作物轮作、蔬菜与水稻或菱等水生蔬菜轮 作等。 4.2.1.6.2 合理间套作 2 DB3301/T 1053—2019 通过不同蔬菜间作套种,切断病害侵染循环链,减轻病虫发生危害。具体方式:果菜类与葱、蒜间 作,减轻果菜类蔬菜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玉米间作大豆,减轻蚜虫发生;玉米与白菜套种,减少 白菜软腐病和霜霉病发生;叶菜行间栽种紫苏,减轻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为害。 4.2.2 生物防治技术 4.2.2.1 生物多样性调节和保护 4.2.2.1.1 种植蜜源植物 5月中下旬,道路和沟渠边种植芝麻、向日葵、万寿菊、薰衣草、三叶草、牵牛花或蚕豆等显花作 物,田边盘栽或撒种草花等,为天敌提供蜜源、补充营养,保育天敌种群。 4.2.2.1.2 种植载体植物 可在大棚内周边种植或中上部空间悬挂盆栽大小麦、牵牛花等作为茄果类、莴苣、生菜等的载体植 物,吸引蚜虫并提供蚜茧蜂和捕食性天敌。在连栋大棚、温室内零星种植番木瓜,作为载体植物防治烟 粉虱。在温室、大棚中悬挂盘栽草花等,作为清棚时天敌的过渡和庇护场所。 4.2.2.1.3 种植诱集植物 设施外可利用地头、路边空地合理布局,阻隔目标害虫迁入菜田。如设施外种植黄秋葵、香椿等, 诱集烟粉虱;种植非洲菊、万寿菊等,诱集蚜虫、蓟马;种植一至两块露地青菜诱集小菜蛾;少量留草 诱集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设施内通常四周种植,或插花种植,或盘栽摆放。如茄子地四周种植非 洲菊、万寿菊等,诱集蚜虫、蓟马;叶菜地插花种植芥菜或萝卜,诱集小菜蛾、黄曲条跳甲。 4.2.2.2 害虫天敌保护和利用 4.2.2.2.1 自然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结合田间农事操作,增加田间作物多样性等措施,合理保护和利用绒茧蜂、绿盲蝽、赤眼蜂、草蛉、 瓢虫、蜘蛛、食蚜蝇和白僵菌等自然天敌。 4.2.2.2.2 天敌的引进和释放 从天敌繁殖基地、规模化生产企业引进、释放天敌昆虫,利用寄生性天敌赤眼蜂、丽蚜小蜂和捕食 性天敌草蛉、异色瓢虫、捕食螨等防治烟粉虱、蚜虫等害虫危害。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 青虫;利用蚜茧蜂、食蚜瘿蚊、瓢虫防治蚜虫;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烟粉虱及蚜虫;利用智利小植绥 螨、西方盲走螨防治叶螨。 4.2.2.3 生物农药防治 4.2.2.3.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生物农药针对的目标病虫害,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生物农药品种参 见附录A。 4.2.2.3.2 防治时期 根据病虫预报将施药时间适当提前,病害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虫害防治适期为幼虫孵化盛期,以 达到“治小、治早”的目的。 3 DB3301/T 1053—2019 4.2.3 理化诱控技术 4.2.3.1 防虫网覆盖 4.2.3.1.1 覆盖形式 防虫网的覆盖形式根据设施棚架种类的不同,主要有四种形式: a) 全网覆盖。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砖压严实,棚管(架)间用压膜线扣紧, 留大棚正门揭盖,便于进棚操作。应用于夏季速生蔬菜、果菜类栽培和秋季育苗。 b) 网膜结合覆盖。单体大棚盖顶膜,四周防虫网覆盖,夏季高温棚顶再覆盖遮阳网。适用于避雨 栽培。 c) 小拱棚覆盖。将防虫网覆于拱架顶面,四周盖严,浇水时直接浇在网上,一直到采收,实行全 封闭覆盖。应用于育苗和早熟 5 号、四季油麦菜等夏季速生蔬菜栽培。 d) 水平棚架覆盖。蔬菜地钢管搭架,棚架高 1.8 m~2 m。防虫网全覆盖,四周用土或砖压严实, 网上用压膜线扣紧,留大棚正门揭盖,便于进棚操作。应用于夏季速生蔬菜栽培。 4.2.3.1.2 防虫网种类 根据不同设施和不同作物、季节,选择防虫网的幅宽、孔径、丝径、颜色等。一般目数以20 目~ 30 目为宜,白色的防虫网为主,银灰色防虫网有避蚜效果。如需加强防虫网的遮光效果,可选用银灰 色或灰色及黑色的防虫网;小白菜等速生叶菜宜选用20 目~22 目的白色聚乙烯防虫网。 4.2.3.2 色板诱杀 4.2.3.2.1 色板种类和设置数量 色板可诱杀蚜虫、烟粉虱、叶蝉、斑潜蝇、蓟马等害虫,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不同种类色板,每 亩设置数量悬挂高度见表1。 表1 防治对象 色板种类 色板种类与设置方法 每亩设置数量 30~40 蚜虫、叶蝉 烟粉虱 斑潜蝇 黄板 30 片(25 cm×30 cm)或 15 40 片(25 cm×20 cm) 4~20 10~15 黄条跳甲 蓟马 4.2.3.2.2 悬挂高度(色板下沿距植株顶端)/cm 蓝板 20 片(25 cm×40 cm)或 40 片(25 cm×20 cm) 0~5 使用方法 从蔬菜苗期和定植期开始使用。根据作物生长和防治对象调整色板的高度。对低矮生蔬菜,应将色 板悬挂于距离蔬菜上部15 cm~20 cm处;用于搭架作物时,悬挂高度以棚架中部为宜,悬挂方向以顺行 悬挂,保持板面朝向作物为宜。 4.2.3.3 4.2.3.3.1 昆虫性诱剂诱杀 诱杀害虫种类 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 4 DB3301/T 1053—2019 4.2.3.3.2 田间应用 性诱剂诱杀装置由诱芯、诱捕器组成。不同诱芯要选择配套的诱捕器,并根据说明书安装使用。春 秋季每30 d更换诱芯1 次,夏季每20 d更换诱芯1 次。田间设置采用外密内疏法,外围放置密度高,内 圈、尤其是中心位置可以减少放置数量,诱捕器安装于上风口。结合棚外露地一起投放,最少连片使用 面积15 亩以上。 4.2.3.3.3 使用时间 性诱剂应在害虫较低密度时开始。小菜蛾性诱剂在3月至11月使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诱剂在7 月至10月使用。 4.2.3.4 4.2.3.4.1 杀虫灯诱杀 诱杀害虫种
DB3301-T 1053-2019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杭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02: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