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1 浙 江 DB3301 省 杭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7 - 10 发布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0 实施 发 布 DB3301/T 109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杭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芦笋专业技术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娟、施建军、俞可欣、施渭尧、熊晖、朱维华、丁桔、温先礼。 I DB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大棚芦笋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及采收等要求及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大棚芦笋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选择 3.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3.2 选地要求 以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和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为宜。 4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早熟、丰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交1代品种,如格兰德、阿特拉 斯、佳芦1 号、丰岛2 号等。 5 播种育苗 5.1 穴盘育苗 采用32孔或50孔穴盘,商品育苗基质预湿装盘待用。 5.2 营养钵育苗 每立方米过筛园土均匀拌入腐熟粪肥10 kg~15 kg、三元复合肥1 kg~1.5 kg制成营养土,或选用 商品育苗基质,装入8 cm×10 cm的营养钵内,整齐平放在宽1.2 m~1.3 m的苗床上。 1 DB3301/T 1092—2018 5.3 种子处理 用清水淘洗种子除去浮在水面的干瘪籽后,用50 ℃~55 ℃的温水浸种15 min,然后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250 倍溶液浸种消毒1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36 h~60 h,斯间换水2 次 ~3 次。将种子用湿纱布包裹,置于25 ℃~30 ℃条件下保湿催芽,待20%~3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4 播种 播前1天先浇足底水,每穴(钵)播1粒,播后覆盖1 cm基质(营养土),铺上无纺布、稻草等保湿。 早春低温季节搭建小拱棚保温;夏秋高温季节播种,须在大棚或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降温。 5.5 苗床管理 20%~30%的种子幼芽出土后及时揭去无纺布、稻草等,并注意通风换气、控温、降湿和浇水,适当 追施冲施肥或0.3%磷酸二氢钾。 5.6 壮苗标准 苗龄为50 d~70 d,株高25 cm~40 cm,健壮茎数4 支~6 支。 6 定植 6.1 整地作畦 6.1.1 整地 定植前10 d~15 d翻耕,耕层深度为35 cm~55 cm。每亩(667㎡)施腐熟有机肥5000 kg。 6.1.2 作畦 畦宽(连沟)150 cm左右,其中沟宽30 cm,作畦下松上细,畦面经培土后呈龟背形,畦高20 cm~30 cm。 6.2 定植时间 春播苗5 月下旬~6 月上旬定植,秋播苗9月下旬~10月上旬定植。 6.3 定植密度 单行种植,株距28 cm~32 cm,亩栽1300 株~1500 株。 7 田间管理 7.1 母茎留养 定植当年保留所有母茎,及时拔除细弱茎。定植后第2 年开始采取春秋两季留养母茎的方法。 7.1.1 春季母茎留养 2 年生3 月下旬留茎,每株母茎留2 根~3 根;3 年生及以上在4 月上旬~5 月上旬留养母茎,3 年 ~4 年生的留4 根~6 根、5 年以上留5 根~8 根。 2 DB3301/T 1092—2018 7.1.2 秋季母茎留养 8 月中下旬拔除老茎,换养秋茎,依茎粗细可每株留养8 根~12 根茎。 7.2 疏枝打顶 在春季和秋季留养母茎后,及时打桩、拉绳防倒伏。当嫩茎长至100 cm~120 cm时进行打顶,疏去 细弱枝。 7.3 施肥 7.3.1 用肥原则 按NY/T 496执行。 7.3.2 冬季追肥 冬季清园后,每亩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800 kg~1000 kg、三元复合肥20 kg~30 kg。 7.3.3 春季追肥 春季3月下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 kg~30 kg,以后每隔20 d~25 d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三元复合 肥10 kg~15 kg。 7.3.4 秋季追肥 8月中下旬清园后追施商品有机肥350 kg~400 kg、腐熟菜籽饼100 kg~150 kg,以后每隔20 d~25 d 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 kg~15 kg。 8 清园 8.1 清园时间 8 月中旬~9 月上旬,夏笋采收结束后进行秋季清园;12 月下旬,芦笋进入休眠后进行冬季清园。 8.2 清园方式 笋田彻底清除老茎和枯枝残叶,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等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害虫有蚜虫、蓟马、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梢枯病、根腐病等。 9.2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按GB/T 8321有关规定,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 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3 DB3301/T 1092—2018 9.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和无病种苗,采用避雨留养母茎减轻茎枯病等发生。做好两次清园工作,减少 田间病菌残留。 9.4 物理防治 采用昆虫性诱剂、色板等诱杀害虫。 9.5 生物防治 9.5.1 9.5.2 9.6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和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 采用乙基多杀菌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 化学防治 9.6.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时要注意对症下药、交替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禁止使用甲胺磷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合配剂。 9.6.2 病害防治:预防和控制茎枯病为主,兼顾褐斑病、梢枯病,可用二种杀菌剂混配兼治两种病害。 9.6.3 虫害防治:以防治蓟马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为主,兼治其他害虫。 9.6.4 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安全间隔期见附录 A。 10 采收 10.1 采收时间 2 年生可少量采笋。3 年生及以上芦笋,1 月底至4 月初采收春笋,5 月中旬至8 月中旬采收夏笋, 9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采收秋笋。 10.2 采收方法 待嫩茎长至25 cm~35 cm,用手握住基部轻轻扭转,连根拔起。 11 大棚芦笋生产模式图见附录 B。 A 4 DB3301/T 1092—2018 B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安全间隔期 表 A.1 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安全间隔期 防治药剂 主要病虫害 (通用名) 10%吡虫啉 剂型 稀释倍数或常用药 量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可湿性粉剂 2000 喷雾 10 乳油 2500 喷雾 7 60g/L 乙基多杀菌素 悬浮剂 1500 喷雾 7 60g/L 乙基多杀菌素 悬浮剂 1500 喷雾 7 乳油 6000 喷雾 7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 悬浮剂 2000 喷雾 7 5%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1500 喷雾 1 乳油 1000 喷雾 14 悬浮剂 800 喷雾 7 1%联苯·噻虫胺 颗粒剂 3~4kg/亩 撒施 8 25%吡唑醚菌酯 乳油 2000 喷雾 15 可湿性粉剂 800 喷雾 15 乳油 800~1000 喷雾 15 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可湿性粉剂 1000 喷雾 7 8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 800 喷雾 15 75%敌磺钠 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喷雾 7~10 50%咪鲜胺锰盐 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喷雾 5 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600~800 喷雾 5 粉剂 150~200 kg/亩 撒施 7~15 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喷雾 7~10 蓟马 1.8%阿维菌素 蚜虫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等 50g/L 虱螨脲 20 亿 PIB/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 毒 地下害虫 80%代森锰锌 茎枯病 80%乙蒜素(402) 褐斑病 梢枯病 石灰粉或石灰氮 根腐病 75%敌磺钠 5 DB3301/T 1092—2018 C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大棚芦笋生产模式图 图B.1大棚芦笋生产模式图 月份 三月中旬—五月中旬 育苗期 五月下旬—六月上旬 移栽期 七月中旬—十一月中旬 幼株期 十二月下旬—一月中旬 冬季管理期 一月下旬—四月上旬 春笋采收期 1、笋田彻底清除老茎和枯枝 残叶,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 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5%敌磺 钠 可 湿 性 粉 剂 800~1000 倍 液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2、冬季清园后,每亩沟施腐 熟有机肥 2000 kg~3000 kg 或 商品有机肥 800 kg~1000 kg、 三元复合肥 20 kg~30 kg。 3、采用大棚覆盖保温。 1、 春季 3 月下旬每亩施三元 复合肥 20 kg~30 kg,以后每 隔 20 d~25 d 追肥一次,每 次 每 亩 施 三 元 复 合 肥 10 kg~15 kg。 四月上旬—五月上旬 春母茎留养期 五月中旬—八月中旬 夏笋采收期 八月中旬—九月上旬 秋母茎留养期 九月中旬—十一月上旬 秋笋采收期 物 候 期 主要 生产 操作 要点 1、播 前 进 行 浸 种 、消 毒、1、定植前 10 d~15 d 翻耕,耕 1、根据情况做好浇水、排 层深度为 35 cm~55 cm。每亩 涝、中耕、除草、培土和追 催芽。 2、每穴(钵)播 1 粒,播后 (667 ㎡)施腐熟有机肥 5000 肥等工作,促进植株茎枝抽 覆盖

pdf文档 DB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杭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杭州市 第 1 页 DB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杭州市 第 2 页 DB3301-T 1092—2018 大棚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杭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4:43: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