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1 DB4203 湖 北 省 十 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3/T 171—2020 代替 DB 4203/T 34-2008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4 - 25 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4203/T 17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 DB4203/T 34—2008《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4203/T 34—2008 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将“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调整为“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将“范围”调整为“本标准规定了豇豆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采 收和贮藏、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豇豆生产。”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的标准进行了检索更新,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调整为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删除了DB4203/T 29-2007 无公害食品 蔬菜生产技术操作 规程(需重新修订);将“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调整为“NY/T 5010 无公害农 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将“温床”概念调整为“依靠生物能、电能、其他热源提高床土温度进行育苗的设施”。 ——将“壮苗的标准”调整为“适宜的苗龄为 25d 左右,苗高 20cm 左右,第一片复叶展露,无病 虫害。” ——将“表 1”中“推荐使用品种”、“产量指标”内容删除;将“表 3”中“病原或害虫类别”、 “有利发生条件”内容删除。 ——将“5.7.3.1 农业防治”修改为:实行轮作,采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秧苗,做好田园清洁。合理 灌溉和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提高植株抵抗能力。 ——将“5.7.3.3 生物防治”改为“保护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昆虫;应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 的病毒、线虫、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如阿维菌素防治病虫害。” ——把“5.7.3.4 化学防治”改为“使用药剂时,应符合 GB/T 8321、NY/T 1276 的规定。严格控 制农药用量及安全间隔期。” ——删除“注意不与碱性药混用,不与铜制剂混用”。 ——将“硫酸链霉素”调整为“噻菌铜 20%悬乳剂” ,“细菌性疫病”调整为“细菌性病害”。 ——依据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名录调整了病虫害防治中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单。 ——将“6.2 贮藏”调整为“将采收的豇豆及时包装、入库、预冷,贮藏方法符合NY/T 1202的规 定。”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技术疑问,及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可咨询并反馈至十堰市蔬菜产业 发展中心,联系电话:0719-8658612,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标准由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训山、杨朝辉、王巍、王锐、胡燕萍、肖飞、刘辉、常发杰、王永重、罗科 平、王春生、赵彩霞、闫艳、王清、何剑、熊红霞、肖红玲。 本标准由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203/T 34—2008。 I DB4203/T 171—2020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豇豆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采收和贮藏、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豇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2 豆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 2619 瓜菜作物种子 豆类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座北向南,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 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2 塑料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3 温床 依靠生物能、电能、其他热源提高床土温度进行育苗的设施。 4 产地环境 1 DB4203/T 171—2020 产地环境条件应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并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5 生产技术管理 5.1 茬口栽培类型 根据设施类型和栽培季节,划分不同茬口,具体见表1。 表1 豇豆栽培方式、播期、收获时间表 栽培类型 栽培方式 温 早春茬 室 塑料棚及 多层覆盖 大春茬 露地 夏茬 露地 早秋茬 大棚 直播 播 定 植 期 收 获 期 (月/旬) (月) 元/上中 2/上 4~5 2/中下 3/上 5~6 期(月/旬) 3/下-4/中 6~7 5/上-6/下 7~8 7/中下 9~10 5.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 5.3 种子质量 豇豆种子质量符合NY 2619的规定。 5.4 培育壮苗 5.4.1 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不同选用日光温室、大棚、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 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5.4.2 营养土配制 将充分腐熟过筛的农家肥与三年以上未种过豆类蔬菜、无病虫的田土按4:6进行混合。每1000 kg 营养土中加入多元复合肥(15:15:15)1.5 kg~2 kg拌匀,达到土壤疏松,保肥保水。将配制好的营 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 cm。 5.4.3 苗床土消毒 2 每m 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床面浇施;也可用8 g~10 g50%多菌灵与50%福美双等量混合剂, 与15 kg~30 kg细土混合均匀撒在床面。 5.4.4 种子处理 5.4.4.1 种子晾晒 2 DB4203/T 171—2020 将筛选好的种子在竹木器上晾晒1 d~2 d。 5.4.4.2 药剂处理 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或用噻菌铜20%悬乳剂500倍 液浸种4 h~6 h,防治细菌性病害。 5.4.5 播种 5.4.5.1 播种期及播种量 2 根据栽培季节、茬口、育苗方法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具体播种见表1。根据定植密度,每667m 栽培 面积用种量2 kg~3 kg。 5.4.5.2 播种方法 5.4.5.2.1 育苗移栽 将浸泡后的种子点播于营养钵(袋)中,每钵(袋)2粒~3粒。 5.4.5.1.2 露地直播 按确定的栽培方式和密度穴播3粒~4粒干种子。 5.4.6 苗期管理 5.4.6.1 温度 育苗温度管理见表2。为保温保湿,可在播种后加盖薄膜,当有30%种子出土后,及时揭去薄膜,以 防烧苗。 表2 苗期温度管理 时期 白天适宜温度(℃) 夜间适宜温度(℃) 最低夜温不低于(℃) 播种至出土 25~30 16~18 16 出土后 20~25 15~16 15 定植前 4 d-5 d 20~23 10~12 10 5.4.6.2 水肥 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当苗床发白时适量浇水,以打湿苗床表土为宜,防过湿徒长。 5.4.6.3 炼苗 育苗移栽的应于定植前3 d~5 d揭开设施周围覆盖物进行炼苗。 5.4.6.4 壮苗的标准 适宜的苗龄为25 d左右,苗高20 cm左右,第一片复叶展露,无病虫害。 5.5 定植(播种) 5.5.1 施肥原则 3 DB4203/T 171—2020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以基肥为主,基肥追肥相协调;以大量元素为主,大量、中量和 微量相配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5.5.2 施肥方法 2 每667m 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 kg左右或者商品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2000 kg~3000 kg,三元复 合肥30 kg~50 kg,肥料施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5.5.3 棚室消毒 2 每667m 棚室用80%敌敌畏乳油250 g拌上锯末,与2 kg~3 k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进行熏蒸, 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5.5.4 定植(播种)时间及方法 5.5.4.1 时间的确定 当10 cm土温稳定通过12 ℃为春提早豇豆栽培的适宜定植期,此时也是春夏露地豇豆栽培的适宜播 种期。 5.5.4.2 方法及密度 2 2 露地春夏和设施春提早栽培每667 m 植3000穴~3500穴,露地夏秋和设施秋延后栽培每667 m 种植 3500穴~4000穴,每穴播种2粒~3粒。一般行距50 cm~60 cm,株距20 cm~33 cm,出苗后每穴定苗1~ 2株。 5.6 田间管理 5.6.1 温度 设施内定植的豇豆,从播种到第一片复叶显露,其温度管理参见表2。育苗移栽的缓苗期白天适宜 温度28 ℃~30 ℃,晚上不低于18 ℃;缓苗后和直播豇豆第一片复叶显露后,白天温度适宜温度20 ℃~ 25 ℃,夜间不低于15 ℃。 5.6.2 光照 设施栽培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功能膜,保持膜面清洁,早春季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夏秋季节适当 遮阳降温。 5.6.3 湿度 田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 5.6.4 中耕 定苗或缓苗后,在不太干旱的情况下,中耕2次~3次,松土保墒,蹲苗促根。 5.6.5 水肥 定植后及时浇水,3 d~5 d后浇缓苗水,第一花穗开花坐荚时浇第一水。此后仍要控制浇水,防止 徒长,促进花穗形成。当主蔓上约2/3花穗开花,再浇第二水,以后地面稍干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以傍晚为宜,灌溉水标准符合GB 5084的规定。结荚期每10 d~15 d追肥1次,采收盛期追肥1次~2 4 DB4203/T 171—2020 2 次。一般667 m 施尿素5 kg~8 kg,硫酸钾5 kg~10 kg。同时,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 需要视情况喷施叶面肥。 5.6.6 插架整蔓 幼苗长到25 cm~30 cm时,用细竹竿插成2 m高的人字架引蔓。当第一花序出现后,及时抹去以下侧 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在2叶~3叶时摘心。主蔓生长到15节~20节时,达2 m~2.5 m
DB 4203-T 171—2020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38: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