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72308.3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青岛海诺泰科检测仪 器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南区福州南路9 号新世界大厦7层707室 (72)发明人 杨鹏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东莞市科凯伟成知识产权代 理有限公司 4 4627 专利代理师 刘荣 (51)Int.Cl. G01N 3/56(2006.01) G01N 3/02(2006.01) G01N 3/04(2006.01) G01M 17/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 及一种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包括安装组件和加载 组件, 安装组件包括底板和安装基板, 底板设置 在耐磨试验的机座上, 安装基板竖直地设置在底 板上; 加载组件包括驱动部件、 第一从动座、 第二 从动座和力量传感单元, 第一 从动座和第二从动 座滑动连接在安装基板的侧壁上, 力量传感单元 设置在第一从动座和第二 从动座之间, 驱动部件 与第一从动座驱动连接, 力量传感单元的本体设 置在第一 从动座上, 力量传感单元的感应端 连接 在第二从动座上, 第二从动座与轮胎夹持工装固 定连接,通过力量传感单元和从动座模拟轮胎在 不同负载下与路面的摩擦情况, 有效地提高耐磨 试验机的测试功能, 提高耐磨试验机的测试精准 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7059792 U 2022.07.26 CN 217059792 U 1.一种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安装组件, 包括底板和安装基板, 所述底板设置在耐磨试验的机座上, 所述安装基板竖 直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加载组件, 包括驱动部件、 第一从动座、 第二从动座和力量传感单元, 所述驱动部件固 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 基板的侧 壁上,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之间始终存在 间隙,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之间, 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从动座 驱动连接,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 的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座上,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 的感应 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从动座上, 所述第二从动座的端部与耐磨试验机的轮胎夹持工装固定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 机、 动力传导部和导向部, 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驱动电机由上至下依 次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 上,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主轴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的外侧, 所述导向部的连接端延伸至所 述安装基板的外侧, 所述动力 传导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主轴和所述导向部 的连接端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设置在所述导向部的引导端, 所述 导向部的引导方向朝向耐磨试验机的轮胎夹持工装设置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导部包括传动 座、 传动轴、 第一同步轮、 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 所述第一同步轮紧配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 的输出主轴, 所述传动座设置所述安装基板上, 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座上, 所述 传动轴的端部延伸至所述传动座和所述安装基板的外侧, 所述第二同步轮紧配连接在所述 传动轴上, 所述同步带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轴 远离所述第二同步轮的端部与所述 导向部驱动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包括丝杆副和导 轨副, 所述导轨副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侧 壁上, 所述导轨副的导轨朝向耐磨试验 机的轮胎夹持工装设置, 所述导轨副的滑块的数量为两组, 两组所述导轨副的滑块分别与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丝杆副的丝杆与所述动力 传导部的 输出端连接, 所述丝杆副的螺母与所述第一从动座固定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副的数量为两组, 两组所述导轨副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 两组所述导轨副的导轨相互平行设置, 所 述丝杆副的丝杆位于 两组所述 导轨副的导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从动座和所述第 二 从动座呈方形板材状结构设置,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的背向所述安装基板的 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 第二连接块,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的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 接, 所述力量传感单 元的感应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从动座的端部设置 有传动杆, 所述传动杆的数量为两组, 两组所述传动杆互相平行设置, 所述传动杆的端部与 耐磨试验机的轮胎加持工装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059792 U 2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材料的磨耗损性能, 用磨 耗量或磨耗指数表示。 磨耗性又称磨 耗耗性。 磨耗性几乎 和材料所有性能都有关系, 而且在不同磨耗机理条件下, 为提高磨耗性对材料性能亦有不 同要求。 [0003]为了精准的测试材料的磨耗性能, 人们研发出专门用于检测材料磨耗型的磨耗测 试装置, 该测试设备 尤其适用于针对载 具轮胎的磨耗 性能测试 领域中。 [0004]传统的轮胎工装包括安装框和连接转轴, 所述安装块设置有匚型安装槽, 连接转 轴延伸至匚型安装槽内, 连接转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能够紧配在车轮内圈的连接轮, 轮胎 在安装完 毕后, 轮胎的端部延伸至匚型安装槽的外侧, 且能够与摩 擦飞轮抵接, 进 行耐磨测 试。 [0005]然而, 上述结构中, 只能模拟轮胎单独旋转时的工况, 而实际使用过程中, 轮胎安 装在不同载具上, 例如轿车或重型货车时, 轮胎与飞轮之 间的压力不一样, 导致轮胎与飞轮 之间的摩擦力大不相同, 传统的耐磨试验装置无法模拟轮胎在不同载力下 的工况, 导致耐 磨试验的测试功能单一, 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不利于企业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耐磨 试验装置无法模拟轮胎在不同载力下 的工况, 导致耐磨试验的测试功 能单一, 越来越无法 满足市场需要,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 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包括安装组 件和加载 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板和安装基板, 所述底板 设置在耐磨试验的机座上, 所 述安装基板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加载 组件包括 驱动部件、 第一从动座、 第二 从动 座和力量传感单元, 所述驱动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侧 壁上,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 所述第二从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基板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之 间始终存在 间隙,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从动座之间, 所述 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从动座驱动连接,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的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 从动座上, 所述力量传感单元 的感应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从动座上, 所述第二从动座的端部 与耐磨试验机的轮胎夹持工装固定连接 。 [0008]可选地,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 动力传导部和导向部, 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驱 动电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主轴延伸至所述安装基 板的外侧, 所述导向部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的外侧, 所述动力传导部的两端分别 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主轴和所述导向部的连接端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从动座和所述第二 从动座设置在所述导向部的引导端, 所述导向部的引导方向朝向耐磨试验机的轮胎夹持工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059792 U 3

.PDF文档 专利 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第 1 页 专利 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第 2 页 专利 轮胎载力加持机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9:10: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