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1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848—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Early spring cultiva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okra in the open field 2018 - 10 -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2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848 2018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栽培技术 ........................................................................... 1 5 病虫害防治 ......................................................................... 3 6 采收 ............................................................................... 3 7 生产记录 ...........................................................................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症状及药剂防治方法 .............................. 4 I — DB45/T 1848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萌、王日升、赵虎、吴星、赵曾菁、龚明霞、何志。 II — DB45/T 1848 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环境条件 3.1 周边环境 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3.2 土壤要求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肥力应达到NY/T 391—2013中附录A的Ⅰ~Ⅱ级指标要求。 4 栽培技术 4.1 育苗 4.1.1 种植时间 桂南地区宜在2月中旬育苗,桂北地区宜在3月上旬育苗,3~4片真叶定植。 4.1.2 品种选择 黄秋葵宜选用早熟、品质好、纤维少的品种。 4.1.3 营养土要求 容重、总孔隙度、电导率、pH值、有机质、水溶性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应符合NY/T 2118的 要求。 1 — DB45/T 1848 2018 4.1.4 营养土消毒 将营养土装入穴盘,整齐摆放于棚内,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淋透穴盘营养土,用薄膜 覆盖2 d~3 d,掀开薄膜后即可播种。 4.1.5 种子处理 将黄秋葵种子置于清水中浸种12 h~24 h,然后将种子浸泡于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 h 用于预防苗期病害,取出洗净。 4.1.6 催芽 将经过浸种、消毒的种子用干净湿润棉布包裹,置于30 ℃~32 ℃的环境下催芽,催芽过程应保持 种子湿润,出芽前每天翻动2~3次,待60%~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1.7 播种 育苗宜采用大棚穴盘育苗,播种深度2 cm,每667 m 用种量2 600 ~3 300 粒。出苗前地膜覆盖,寒 潮来袭时可在大棚内套小拱棚,有条件亦可使用暖风机。 2 4.1.8 幼苗管理 育苗期间保持基质湿润,育苗基质表面见白时及时淋水。幼苗子叶展开后每隔7 d~10 d可淋0.1% 全水溶性复合肥(N:P O :K O=15:15:15)1次,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3~4片叶时定植, 定植前4 d~6 d根据光照强度逐渐打开覆盖物进行炼苗,基质水分含量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65%。 2 5 2 4.2 整地、施肥与定植 4.2.1 整地施肥 翻地前将石灰均匀撒施地面,深翻土壤30 cm~40 cm。然后将经无害化处理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均 匀撒施,最后用旋耕机耙碎土壤。按畦面宽1.2 m,沟宽0.4 m~0.5 m,畦高0.25 m~0.3 cm起畦,畦面平 整细碎,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深沟。每畦铺设2条滴灌带,两条滴灌带间距60 cm~70 cm,银黑双色地膜覆 盖栽培。 4.2.2 基肥用量 每667 m 施用石灰50 kg~75 kg;基肥用量根据土壤肥力而定。土壤肥力分级参照NY/T 391—2013 中附录A的要求。土壤肥力为Ⅱ级的,每667 m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1 500 kg~2 000 kg、复 合肥(N:P O :K O=15:15:15)40 kg、钙镁磷肥40 kg;土壤肥力为Ⅰ级的,每667 m 施用腐熟农家肥1 000 kg~ 1 500 kg、复合肥(N:P O :K O=15:15:15)30 kg、钙镁磷肥30 kg。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2 2 2 5 2 2 2 5 2 4.2.3 定植 定植宜在晴天进行。定植前1 d,将育苗盘土淋透,按种植密度开穴定植。采用双行双株定植,行 距为0.5 m~0.6 m,株距为0.5 m~0.60 m,定植后可搭小拱棚,每667 m 定植2 600~3 300株。定植后淋 足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定根药水。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2 2 — DB45/T 1848 2018 4.3 田间管理 4.3.1 水肥管理 坐果后追肥一次,每667 m 施用水溶性复合肥(N:P O :K O=15:15:15)15 kg~20 kg;采收期每7 d~ 10 d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 kg/667 m 、硫酸钾7.5 kg/667 m 一次。整个生育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喷施 0.1%~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植株生长期间应保持畦面湿润。 2 2 5 2 2 2 4.3.2 植株调整 植株生长到中后期应注意及时摘除基部老叶、抹掉侧芽,疏除枝条或整株黄秋葵,促进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危害。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2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水旱轮作更佳,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菌源及害虫源。培育壮苗。育苗期 间及时通风,控制育苗大棚湿度。田间出现少量全株性发病植株,应及时拔除,并对病穴土壤撒石灰消 毒。 5.3 物理防治 按照20~30 块/667 m 密度悬挂黄板,位置宜在行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有翅蚜虫、粉虱等;利用 频振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蛾类害虫的成虫;利用糖醋液引诱地下害虫,集中杀灭。利用银灰膜驱避蚜虫。 2 5.4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危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6 采收 以采收嫩荚为主。花后3 d~5 d,嫩果长8 cm~10 cm长及时采收。采收时间以早上为宜,采收建议 使用剪刀,以免损伤植株。外销的黄秋葵采收后应及时预冷,放入冷库或者冷藏运输。 7 生产记录 对具体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时间、日期、药剂名称、种类及浓度和采收、贮存环节所采取的措施 进行详细记录。 3 — DB45/T 1848 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症状及药剂防治方法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症状及药剂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症状及药剂防治方法 病虫害 症状 药剂及用量 病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焉,状似缺水,到中午前 枯萎病 后,萎焉症状更为明显。病株基部,可发现水渍状病斑, 后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切开颈部还可看到维管束变褐。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恶 霉灵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灌根,每 5 d~7 d 一 次,连浇 3~4 次。同时,及时拔除病株,加以 销毁。 用高锰酸钾、磷酸三钠对种子消毒。对于轻 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 病毒病 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小, 发病株采用 2%氨基寡糖素乳油 1 500 倍液,或 结实少或不结实。 美州斑潜 蝇 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喷雾。 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植物。幼虫蛀食叶肉组织,形 成带湿黑和干褐区域的蛇形白色斑;成虫产卵取食也造 成伤斑。 可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或 50%灭 蝇胺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防治。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长约 2 mm,群集于植 蚜虫 用 3%啶虫脒乳油 2 000 倍液,或 10%吡虫 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吸食植株的汁液,造 成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甚至全株萎蔫 啉乳油 1 500 倍喷雾。 枯死。 体微小,体长 0.5 mm~2 mm 幼虫呈白色、黄色、或 蓟马 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 的损伤。 夜蛾类 地老虎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 000~5 000 倍灌根 或 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500 倍液喷雾。 以采收期为害较重,

pdf文档 DB45-T 1848-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848-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848-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848-2018 黄秋葵早春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6:55: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