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286130.2
(22)申请日 2021.11.02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 放军空军 军医大学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
路169号
(72)发明人 秦卫军 张克英 韩东晖 温伟红
李宇 王经纬 杨发 许超
刘少杰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61249
代理人 强宏超
(51)Int.Cl.
A61K 9/51(2006.01)
A61K 41/00(2020.01)
A61K 45/00(2006.01)A61K 49/00(2006.01)
A61K 49/04(2006.01)
A61K 49/18(2006.01)
A61P 13/08(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5/04(2006.01)
C12N 15/867(2006.01)
C12N 15/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
米药物载体及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
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及应用, 将巨噬细胞膜
包裹纳米金载体, 其中巨噬细胞膜上跨膜表达基
于SEQ.ID.NO.1所示序列的靶向PSMA的抗体; 该
抗体为gy ‑1单链抗体, 通过与CD8a铰链区和CD8a
跨膜区的融合表达使其跨膜表达于巨噬细胞膜
上。 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构建表达跨膜
单链抗体的慢病毒载体, 包装成慢病毒后用于感
染巨噬细胞使其表达跨膜单链抗体, 提取此细胞
膜进行纳米载体的仿生化修饰; 所制备的纳米载
体有望克服传统纳米药物载体外源性强、 靶向性
弱这两大难题, 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靶向诊疗试
剂、 药物的制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序列表1页 附图6页
CN 114306277 A
2022.04.12
CN 114306277 A
1.一种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 其特征在于, 将巨噬细胞膜
包裹纳米金载体, 其中巨噬细胞膜上跨膜表达基于SEQ.ID.NO.1所示的序列的靶向PSMA的
抗体;
该抗体为gy ‑1单链抗体, 通过与CD8a铰链区、 CD8a跨膜区的融合表达使其跨膜表达于
巨噬细胞膜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巨噬细胞膜上跨膜表达的靶向PS MA的单链抗体, 由慢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并表达之后提
取细胞膜而得;
所述慢病毒是由重组GV 218慢病毒载体以慢病毒三质粒系统包 装而得;
所述重组GV 218慢病毒载体中含有SEQ.ID.NO.1所示的基因片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金 载体为核壳结构的F e3O4@Au纳米粒;
巨噬细胞膜与纳米粒的质量比为2:1~10:1;
两者经超声分散、 脂质体挤出器反复挤压而实现包裹。
4.一种靶向PSMA的跨膜抗体表达载体, 其特征在于, 该载体为重组GV218慢病毒载体,
其中含有SEQ.ID.NO.1所示的基因片段。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在制备前列腺癌
诊断试剂、 药物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PSMA的跨膜抗体表达载体在制备前列腺癌诊断试剂、 药物中
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306277 A
2一种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靶向技术领域, 涉及针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靶向, 特别涉及一种
靶向PSMA的 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及应用。
技术背景
[0002]纳米医学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抗肿瘤策略之一, 逐渐成为肿瘤新药研发的
热点和焦点, 其中纳米药物载体不仅能够通过多样、 可靠的载药方式, 增加药物递送的稳
定性、 改善药物的水溶 性; 还有望将抗肿瘤活性好但药代动力学差的药物纳入备选范畴,
增加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为肿瘤 的临床诊疗提供新动力。 然而, 传统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如FDA批准的脂质体、 高分子聚合物、 白蛋白等, 均存在 “外源性强 ”、“靶向性差 ”这两个关
键的瓶颈问题。
[0003]首先, 传统纳米载体作为外源性物质, 进入人体后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识别清
除或通过吸附 血清蛋白间接激活免疫系统而被清除; 其次, 尽管肿瘤血管具有结构特殊、
渗透性高的特点, 使得 肿瘤组织具有增强的渗透和保留(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EPR)效应, 可使纳米载体在肿 瘤组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然而EPR效应获得的
特异性仍不够理想; 研究表明, 只有0.7%注射剂量 的纳米颗粒可达到肿瘤组织, 考虑到纳
米颗粒还需要穿过细胞外基质等层层屏障, 因此真正到达肿 瘤细胞的量可能还不到
0.7%。 因此, 急需探索并发明减少外源性而增强靶向性的新型纳米药物 递送 系统, 以促进
其临床转 化并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
[0004]为了克服上述传统纳 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两个瓶颈问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
索。 首先, 针 对“外源性强 ”的难题, 可使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对纳米载
体进行表面改性, 利用 PEG在纳米载体表面形成的一层水化膜, 可以有效避免巨噬细胞与
其接触, 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所 以, PEG化逐渐成为纳米载体表面修饰的主要策 略。 然而后
续研究表明, 首次注射这种PEG化的纳 米载体后, 机体会产生 “抗PEG”的免疫反应, 再次注
射时PEG化的纳米载体仍然会被快速清除。
[0005]近年来新兴的细胞膜仿生纳米技术可更有效地克服纳 米载体的“外源性”难题。 通
过提取红细胞 膜并将其包覆于纳米载体表面, 能够通过 “自上而下 ”的方式使其获得红细
胞表面的脂类分子和膜蛋 白, 从而实现 “类细胞样 ”的伪装和逃避 单核巨噬系统的清除, 并
且与PEG修饰相比, 这种仿生化修 饰的纳米载体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 红细胞具
有数量丰富、 易获取、 没有细胞器容易提取 细胞膜等特点, 使得红细胞膜成为纳米载体仿
生化修饰中最常用的一类细胞膜。 然而, 由于红细胞 无法实现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 难
以实现靶向性, 因此其进一步应用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与红细 胞膜相比, 巨噬细胞膜可能
更具优势: 一方面巨噬细胞是介导免疫清除的主要细胞, 因此使用巨噬 细胞膜进 行仿生化
修饰可望获得更好的伪装效果, 从而更有效地逃避免疫清除; 另一方面, 巨噬细 胞具备完
成的亚细胞 结构, 拥有外源基因的转染、 表达及可细胞膜进行靶向改造等基础条件。
[0006]其次是“靶向性差 ”的难题。 虽然巨噬细胞仿生纳 米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纳 米载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14306277 A
3
专利 一种靶向PSMA的巨噬细胞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药物载体及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9: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