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81570.6 (22)申请日 2021.11.21 (71)申请人 江苏师范大学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 101号 (72)发明人 和文平 张富珍  (74)专利代理 机构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555 代理人 陈俊杰 (51)Int.Cl. A61K 47/36(2006.01) A61K 47/02(2006.01) A61K 41/00(2020.01) A61K 31/704(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聚电解质多层膜-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 制备方法与应用 (57)摘要 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 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聚电解质多层 膜n‑碳 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包括核 ‑壳两个部分, 内核部 分为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尺寸的碳酸钙粒子, 以 碳酸钙纳米颗粒为支撑内核, 将生物相容性良好 的聚电解质壳聚糖/海藻酸钠通过层层自组装的 方法修饰在碳酸钙纳米颗粒的表 面, 形成生物相 容性良好的、 具有保护内核形变和药物缓释作用 的超薄膜结构。 本发明通过对聚电解质多层膜结 构静电吸附金纳米颗粒, 能够通过近红外激光光 热作用下有效调控纳米药物载体所携带的治疗 药物迅速释放, 借助局部光热和化疗 药物的可控 释放协同治 疗疾病、 降低对机 体的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14081956 A 2022.02.25 CN 114081956 A 1.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制备碳酸钙纳米颗粒; 以碳酸钙纳米颗粒作为模板核心, 通过层层自组装利用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之间的静 电吸附作用在模板上层 层组装, 重复一定次数, 得到的聚电解质多层膜; 将聚电解质多层膜浸泡在适当的溶 液中交联一段时间; 通过静电吸附的方法将具有光热功能的金纳米粒子修饰在聚电解质多层膜的中间层, 得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碳酸钙纳米颗粒的制备 方法包括: 在体系温度为40℃时, 按体积比为1: 1的0.01 ‑0.1M NaCO3与甘油等体积加入体积比为 1: 1的0.01 ‑0.1M CaCl2/甘油混合溶液中, 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机中超声30秒, 借助磁力搅 拌平台以5 00‑1000rpm/min的转速搅拌5mi n得到产物, 将其分级离心收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自组装时, 以带正电电荷的壳聚糖和带负 电荷的海藻酸钠为聚电解质多层膜合成组份合成聚电解质多层膜吸附的复合纳米粒子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壳聚糖的溶 液配制方法包括: 称量水溶性壳聚糖0.2 ‑0.5g溶解在2.5 M的NaCl溶 液中, 配置成10 0mL溶液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海藻酸钠的溶 液配制方法包括: 称取0.2‑0.5g的海藻酸钠溶于100mL浓度为2.5M的NaCl溶液中, 配制成海藻酸钠溶液 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制备 方法包括: 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的碳酸钙纳米颗粒为模板, 通过层层 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 交替吸附在碳酸钙多孔粒子表面, 碳酸钙粒子每从一种溶液转移到另一种溶液中之前需要 用去离子水冲洗两次, 去除表面未键合的多余聚电解质溶液, 以保证膜的均一性; 重复4次, 形成4个双 层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膜, 得到聚电解质多层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包括: 将0.01%的氯金酸溶液加热至沸腾, 加热1%柠檬酸钠并搅拌15min, 使其恢复至室温 同时搅拌,最后, 12000rpm离心5min收集颗粒, 收集后, 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 得棒状结构的 金纳米颗粒, 在溶 液中带有负电荷。 8.由以上任一方法合成的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 9.权利要求8中所述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是由所述 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 钙纳米药物载体包裹脂溶性或水 溶性广谱抗癌药物。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081956 A 2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 聚电解质多层膜 ‑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 备 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几个世纪以来, 癌症一直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威胁人类生命。 然而, 传统 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 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目前而言, 手术无 法完全切除所有肿瘤组织, 从而导致高复发率, 化学疗法通常对癌细胞缺乏选择性, 并对正 常器官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放射疗法通常会损害癌细胞附近的健康细胞和组织且造成细胞 的多药耐药性等问题。 癌症严重的危害健康, 以致人类渴望寻找具有增强功效和减少不良 反应的新的替代疗法。 [0003]近年来, 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输送系统(DDS),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颗粒 (NPs)因其高载药量, 量身定制的释放特性和各种功能而 得到研究。 为了增强药物的治疗效 率。 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药物输送策略。 其中, 聚合物纳米载药颗粒具有一定优势。 聚合物纳 米载药纳米颗粒的优点不仅包括有效的药物包封而且在于可控的药物释放, 其中可通过外 部刺激来达 到药物释放的目的也可通过生物体组织本身的内部微环境(例如, pH和温度)。 [0004]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纳 米载药颗粒由于其具有生物可 降解性、 操作过程简单等优势, 已成为用于开 发多功能药物输送的最通用的方法之一。 层层 自组装技术首先由Iler等人对其进行研 究, 在1966年由Decher等人提出, 是一种利用聚阴 离子和聚阳离子之 间的静电吸引和络合作用形成聚电解质超分子多层组装的方法, 通过将 带正负电的稀聚电解质溶液连续沉积到带电的固体模板上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多层 超薄有机薄膜或杂化膜。 其利用模板和聚电解质单层之间的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来形成通 过静电力保持在一起的多层纳米结构。 LBL系统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静电相互作用, 氢键, 疏 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 因LBL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精确控制涂层性能; (2)环 境友好、 条 件温和、 制造成本低; (3)可用于所有可用表面涂层 的通用性; (4)获得厚度可控的均匀薄 膜; (5)生物分子/药物的装 载和控制释放。 聚电解质胶 囊于1998年问世, 作为潜在的药物载 体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基于LBL聚电解质多层膜的纳米和微米大小的胶囊不仅具有科学价 值, 而且还具有技术价值, 因为它们在医药、 药物输送、 人造细胞或病毒以及催化等领域具 有潜在的应用前 景。 [0005]碳酸钙(CaCO3)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之一, 具有三种多 晶型; 方解石、 文 石和球霰石。 而球霰石形 式的碳酸钙颗粒(CaCO3)因为它具有生物相容性、 大表面积和在温 和条件下(pH低于6.5)快速 分解的能力。 这种pH敏感性为靶向递送 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因为 肿瘤中的微环境通常比正常组织中的酸性更强。 球霰石多晶的高孔隙率决定了高药物负 载, 这引起了人们对掺入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兴趣, 如蛋白质、 药物和DNA。 由于球霰石 是碳 酸钙中最不稳定的相, 在水基溶液中孵育后逐渐重结 晶为稳定的方解石相, 这样的负载颗 粒释放出药物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同时, 在干燥状态下, 材料表现出高稳定性, 能够在标准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4081956 A 3

.PDF文档 专利 聚电解质多层膜-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聚电解质多层膜-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1 页 专利 聚电解质多层膜-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2 页 专利 聚电解质多层膜-碳酸钙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20: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