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44853.9 (22)申请日 2021.12.28 (73)专利权人 沈阳仪表科 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10043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 242号 (72)发明人 金秀 任少鹏 张勇喜 刘佩闻  朱磊 郭俊峰 阎岩  (74)专利代理 机构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107 专利代理师 郭元艺 (51)Int.Cl. G01N 21/01(2006.01) G01N 21/89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光学元件表面质 量的检测领 域, 尤其涉及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包 括整体外框架 (1) 、 激光光源 (2) 、 上光学调整架 (301) 、 下光学调整架 (302) 、 承载平台 (4) 、 运动 机构 (5) 、 承载夹具 (6) 、 光功率计 (8) 及计算机 (9) ; 运动机构 (5) 包 括旋转电机 (501) 及X轴电动 直线位移台 (502) ; 旋转电机 (501) 固定设于X轴 电动直线位移台 (502) 之上, 其输出轴与承载夹 具 (6) 垂直固定相接; X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2) 固定设于承 载平台 (4) 之上, 其推进端与Y轴电动 直线位移台 (503) 固定相接。 本实用新型检测一 致性强, 测试效率高, 检测精度理想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7466637 U 2022.09.20 CN 217466637 U 1.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整体外框架 (1) 、 激光光源 (2) 、 上 光学调整架 (301) 、 下光学调整架 (302) 、 承载平台 (4) 、 运动机构 (5) 、 承载夹具 (6) 、 光功率 计 (8) 及计算机 (9) ; 所述上光学调整架 (301) 与下光学调整架 (302) 上下间隔一定距离, 且横向垂直 固定设 于整体外框架 (1) 之上; 所述承载平 台 (4) 横向固定设于上光学调整架 (301) 与下光学调整 架 (302) 之间; 所述运动机构 (5) 包括旋转电机 (501) 、 X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2) 和Y轴电动 直线位移台 (503) 所述旋转电机 (501) 固定 设于X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2) 之上, 其输出轴 与 承载夹具 (6) 垂直固定相接, 以实现承载夹具 (6) 的水平旋转运动; 所述X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2) 固定设于承载平台 (4) 之上, 其推进端与Y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3) 固定相接, 以实现 承载夹具 (6) 在承载平台 (4) 上的二维平面 直线移动; 所述激光光源 (2) 的光纤准直器发射端 (201) 固定设于下光学调整架 (302) 之上; 所述 光功率计 (8) 的光纤准 直器接收端 (801) 固定设于上光学调整架 (3 01) 之上; 所述计算机 (9) 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光功率计 (8) 、 旋转电机 (501) 、 X轴电动直线位 移台 (502) 、 Y轴电动直线位移台 (503) 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所述光纤准直器接收端 (801) 的信号传输端口与光功 率计 (8) 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所述光纤准直器发射端 (201) 的信号 传输端口与激光 光源 (2) 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466637 U 2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的检测领域, 尤其涉及对于中性密度滤光片表面 质量中涉及针孔检测的渐 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针孔检测在工业上主要用于钢铁带材的缺陷检测, 主流的检测方法见表1。 光学镀 膜产品大多不导磁导电, 尺寸相对较小, 判断标准等检测的要求和材质等的不同, 光学镀膜 领域目前以人工检测和机器视觉为主要检测手段, 由于人工检验对人 的依赖高, 受个人 的 经验, 身体状况, 情绪等影响角度, 而且一致性差, 影响产业规模扩大, 急 需自动化检测来解 决人工检验的问题。 [0003]表1针孔检测技 术发展过程 针孔检测技术   工业应用阶段及地位   主要技术特点 人工检验时期 50‑60年代, 主导地位 依赖人眼及经验 电磁感应无损检测 80年代末 ‑90年代, 主导 可检测近表面针孔, 精确度不高 超声无损检测 70年代初 ‑90年代 易受外界干扰, 不易实现全非接触式测量 激光扫描检测 70年代‑90年代 光学装置复杂, 属于机器视觉技术过渡阶段 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 90年代至今, 主导 当前主流技术, 可检测表面针孔, 还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0004]在钢带材检测 大多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 光源采用高亮度LED, 相机采集图像, 数据处理模块判断处理, 带材通过电机卷绕快速移动, 可以实现对带材快速有效的针孔检 测, 如出现针孔, 装置报警并停机等待处 理。 [0005]光学薄膜器件的自身特性和检验标准不同, 带材检测的方法不能解决光学薄膜器 件的针孔检验问题, 其中中性密度滤光片 (以下简称 “密度片”) 又是比较独特的一种, 密度 片能够在很宽的波段内对光进 行等比例的均匀衰减, 广泛应用在各种对光能量衰减有要求 的仪器和设备中, 其主要作用是对光强进行精准控制, 以实现多光源和多接 收器之间传输 的精确匹配, 尤其对于光通讯相关领域尤为重要, 随着光学仪器逐渐呈现出小型化和便携 化的趋势, 光源也逐渐采用激光, 镀膜产品表面疵病的影响越来越大。 疵病主要 是划道和麻 点 (S/D),划道是指宽度, 以微米 ( μm) 为单位, 麻点 (以下称 “针孔”) 是以10微米为单位的, 例 如表明质量是60/40, 指的是道子宽度是60微米和麻点大小400微米, 因此在小光斑的光学 装置中, 针孔的影响较大, 对针孔检验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 [0006]目前人工检验针孔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垂直膜面的观看透射光的方式。 对于膜层较 多和光密度值 (OD值) 较大 (OD>4, T<0.01%) 的产品, 即使有针孔缺陷人眼也很难观测到。 而 且长期大量的检测不但对产品质量的检测精度不易保证, 而且对检验人员的视力也会造成 损伤。 [0007]针对渐变型的密度片, 如果采用带材的检验方式, 只要有针孔就不合格。 而密度膜 的判断是根据检验标准来分级判断的, 相 对较复杂。 如果采用CCD等图像采集方式, 由于产 品为渐变膜, 不同位置的透射率不同, 无论通过透射还是反射采集的数据都较难转化为正 确的数字信号。 因此需要对密度膜的针孔检验设计一种针对性的检测装置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466637 U 3

.PDF文档 专利 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第 1 页 专利 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第 2 页 专利 渐变中性密度片针孔测试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1:14: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