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620381.X
(22)申请日 2021.12.2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9878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1.28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所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
号
(72)发明人 付博烨 张旺 单小彩 汪文洋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11576
代理人 郭文浩 尹文会
(51)Int.Cl.
G06F 30/20(2020.01)G06F 111/08(2020.01)
G06F 111/10(2020.01)
G06F 113/08(2020.01)
(56)对比文件
CN 112800592 A,2021.0 5.14
CN 107526909 A,2017.12.2 9
CN 109284571 A,2019.01.2 9
US 2017275970 A1,2017.09.28
审查员 李娜
(54)发明名称
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
法、 系统及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岩石流体运移领域, 具体涉及了
一种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
法、 系统及设备,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仅能完成地
下结构的渗透率的评价, 而无法描述二氧化碳运
移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
获取裂缝表面形态、 裂缝长度及裂缝孔径; 对裂
缝表面进行参数化表征形成功率谱函数, 并生成
不同的随机裂缝表面; 形成闭合裂缝空间作为二
氧化碳运移通道; 基于数值模拟获得二氧化碳流
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运移通道渗透率和弹性模
量; 生成基于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弹性特征反演二
氧化碳运移通道形态以及二氧化碳运移能力的
分析量板。 本发 明不仅能完成地下结构的渗透率
的评价。 还 可以描述二氧化碳运移能力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9页 附图5页
CN 113987851 B
2022.04.08
CN 113987851 B
1.一种二氧化 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该分析 方法包括:
步骤S10, 基于裂缝露头、 岩心观测数据和测井数据获取构 成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形态
参数特征; 所述形态参数 特征包括裂缝表面形态、 裂缝长度、 裂缝孔径;
步骤S20, 基于所述形态参数特征, 对裂缝表面形态、 裂缝长度、 裂缝孔径进行统计学分
析, 获取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特征; 所述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特征包括表征裂缝表面高度水平
空间分布的自仿射函数、 表征裂缝具有粗糙表面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表征裂缝表面形态的
形态参数; 其中, 所述形态参数包括自仿射系数、 高度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
步骤S30, 基于所述 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特 征构建二氧化 碳运移通道形态的功率谱函数:
其中,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形态的功率谱函数,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表面在波数域
的波数,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 形态的自仿射系数,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形态的
高度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形态满足的概率密度函数,
为表征裂缝表面高度水平空间分布的自仿射 函数;
步骤S40, 为所述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形态的功率谱函数设置不同的自仿射系数、 高度分
布的均值和标准差, 并通过傅 立叶变换生成不同的随机裂缝表面;
步骤S50, 以裂缝表面最高处平面作为裂缝的顶界面, 形成闭合的裂缝空间, 作为二氧
化碳运移通道, 获得 具有不同自仿射系数、 高度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的二氧化 碳运移通道;
步骤S60, 利用局部三次定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胡克定律, 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二氧化
碳运移通道的弹性模量和二氧化碳输导能力; 所述二氧化碳输导能力包括二氧化碳运移 通
道的渗透率和二氧化 碳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步骤S70, 基于所述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弹性模量、 形态参数以及二氧化碳输导能力之
间的关系, 生成基于二氧化碳运移 通道弹性特征反演二氧化碳运移 通道形态以及二氧化碳
运移能力的分析量板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S40中通过傅 立叶变换生成不同的随机裂缝表面, 其方法为:
其中,
为数据点
的运移通道 底界面高度, F FT代表傅立叶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二氧化碳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采用随机游荡 粒子示踪法获取;
步骤S601, 当总数为
的二氧化碳流体单元通过二氧化碳运移通道时, 第
个单元所需
的时间为: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3987851 B
2其中,
为第
个单元到达节点
所需的时间,
代表从节点
到达节点
任意一
点的时间,
为第
个包含二氧化碳流体单元的二氧化碳体积,
为单位时间内能从节点
任意一点到达节点
的二氧化碳体积,
为对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平面剖分的网格宽
度,
为二氧化碳通道中节点
和节点
高度立方的几何平均值, L代表节点
和节点
之间
的距离,
和
为节点
和节点
的孔隙压力,
为二氧化碳的粘滞系数;
步骤S602, 通过步骤S601的方法, 以时间为变量, 获得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二氧化碳流
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渗透率, 其表示 为:
其中,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渗透率,
代表驱动二氧化碳运移的通道两端的压力
差,
和
代表二氧化 碳运移通道的长和宽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二氧化碳运移通道表面剖分成细 小圆柱体系, 采用胡 克定律计算二氧化碳运移 通道的弹性
模量, 其表示 为:
其中,
为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弹性模量,
为对二氧化碳运移通道平面剖分时圆柱
体系中最大长度,
为圆柱体系中第
个圆柱体的长度收缩量,
为圆柱体系中圆柱体总个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3987851 B
3
专利 二氧化碳运移通道的流体输导特性分析方法、系统及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2:22: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