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DB35 ICS 65.020 B 16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Detection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2018 - 04 - 03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03 实施 发 布 DB35/T 175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文涛、陈智明、邓真、虞赟、李敏、沈建国、王念武、林星辉。 I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豚草的鉴定特征、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口岸、进口粮谷企业及运输沿途及其周边区域发生豚草的疫情监测和综合控制。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总苞 involucre 包围花或花簇基部的一轮苞片;菊科豚草属具有雄花序总苞和雌花序总苞,雌花序总苞结实、顶端 闭合。 2.2 总苞片 phyllary 菊科植物总苞基部的一种叶状或鳞片状结构的苞片,或菊科植物总苞的一枚苞片。 2.3 瘦果 achene 由一个、两个或三个心皮组成的单室果实,不开裂,内含种子一粒,果皮与种皮分离,种子仅在一 点与子房壁相连;菊科植物的果实大多数是由两个心皮构成的。 3 豚草及其鉴定特征 3.1 豚草基本信息 中文名:豚草、美洲豚草、艾叶破布草、北美艾 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异名:Ambrosia elatior L., Ambrosia Senegalensis DC., Ambrosia umbellata Moench. 英文名:common ragweed,ragweed,annual ragweed, bitter weed, Roman-wormwood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木兰纲(Magnoliatae),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raceae), 豚草属(Ambrosia L.) 3.2 形态特征 3.2.1 基本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 1 DB35/T 1750—2018 3.2.2 植株形态特征 3.2.2.1 茎 茎直立,多分枝,茎上有细沟及白毛,粗糙,茎高可达2.5 m。茎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2 叶 单叶,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柄。叶片多半二回羽状细裂,近于无毛,窄卵圆形至广卵圆形 或椭圆形,长5 cm~10 cm;叶上面绿色,下面灰色。叶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3 花 头状花序单性。花小,绿色,雄花序生于上部,单生或成总状排列,约5~20朵,直径约2 mm总苞 呈杯状,苞片7~12片;雌花序无柄,生于下部叶腋内,1~3朵集生,总苞倒卵形,封闭,内有1花,花 托通常有鳞片。花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2.2.4 果 果皮褐色至纵褐色,无冠毛。果实倒卵形,表面光滑,内含种子1粒。种子灰白色,倒卵形,表面 有稀少的纵脉纹。种子无胚乳,胚大,直生。果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4 疫情监测 4.1 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4月初至6月底监测幼苗;7月至12月监测花果;翌年1月至3月监测残株。 4.2 监测区域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港口码头、粮谷加工厂、公路、铁路交通要道沿线两侧、进口粮食的运输线、中 转站等区域。 发生区监测发生疫情区和周边区域,在发生区及周边向外500 m区域详细调查,了解、记载豚草的 发生面积、动态和扩散趋势。 4.3 调查监测方法 4.3.1 普查 对4.2所述监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重点查找,现场判定发现可疑植株,将不能确定的样本送上级 植物检疫部门鉴定。调查结果填入《豚草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 4.3.2 发生面积调查 5月下旬至6月份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记载豚草发生面积、密度和范围等发生情况,调查情况写入《豚 草调查结果汇总表》,参见附录C。 4.4 疫情诊断 对发现的可疑植株,要根据《豚草形态鉴别特征》进行现场判定,拍照或录像。不能确定的,将样 本资料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鉴定。送检时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见附录D。 2 DB35/T 1750—2018 4.5 标本制作与保存 将标本夹板的一扇平放,以标本夹板和纸板为台面,在衬纸上对标本进行整理、定形;花的位置应 朝上,且正反面都有显示。在衬纸的右下角写上采集号。垫上瓦楞纸板,如此重复压完标本,压上另一 扇标本夹,系上紧带扣,收紧绑带。 压制好置于烘箱中将标本烘干,温度为50 ℃~55 ℃,时间12 h;或者将压好的标本置于干燥通风 处晾晒,前3天每天早晚各更换一次吸水纸,3天后每天更换一次,注意检查,防止标本发霉。 将压好的标本固定在硬台纸上,位置要适当,在台纸左上角贴上采集标签,注明标本中文名称、拉 丁学名、采集时间、采集人、采集地点、生境等信息。 4.6 监测记录与档案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调查结果,整理成档案,连同影像资料,妥善保存。 4.7 监测报告 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及时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如发现新疫 情或疫区疫情突然暴发,立即逐级报告。 5 综合控制 5.1 严格检疫 5.1.1 口岸检疫 严格口岸检疫,及早发现豚草并进行根除。 5.1.2 调运检疫 定期对植物种子和植物产品经营市场进行疫情检查,控制无证调运和从疫区、发生区调运植物及产 品。对调入、调出的可能携带疫情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抽样,进行现场检疫检验和室内检疫检验。 5.2 物理防治 人工拔除。人工拔除应掌握在豚草生长前期,即豚草已长出4~10对叶子,还未开花(4月~5月), 既便于识别,又易拔除时进行。拔除的豚草幼苗要切去根部,地上部分就地烧毁;人工割除应掌握在豚 草开花未结实时进行。 5.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1次的以6月上、中旬为宜,化学防治2次的应分别于5月中旬及6月下旬进行。经济有效化 学防除非农田豚草,可选用10%草甘膦水剂500 mL/667 m2加0号柴油50 mL。 5.4 生物防治 在豚草的天敌中,有一些使豚草染病的真菌生物,如白锈菌(Albugo tragopogortis)可以控制豚草的 种群规模;也可利用豚草条纹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豚草夜蛾(Tarachidia candefacta)、豚草实 蝇(Euaresta bella)等豚草天敌昆虫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3 DB35/T 1750—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豚草形态特征图 A.1 豚草全株 豚草全株形态特征见图A.1。 图A.1 豚草全株形态特征图 4 DB35/T 1750—2018 A.2 豚草花序 豚草花序形态特征见图A.2。 图A.2 豚草花序形态特征图 A.3 豚草总苞 豚草总苞形态特征见图A.3。 图A.3 豚草总苞形态特征图 5 DB35/T 1750—2018 A.4 豚草果实 豚草果实形态特征见图A.4。 图A.4 豚草果实形态特征图 6 BB DB35/T 1750—20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豚草调查记录表 豚草调查记录表见表B.1。 表B.1 豚草调查记录表 监测单位(盖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 县(区、市) 乡(镇、街道) 村 调查地点 东经: 北纬: 调 调查方法 生长环境 查 调查面积(亩) 发生面积(亩) 内 标本采集编号 初步鉴定结论 容 调查记录人 调查日期 海拔(m): 注:此表将作为检测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 7 CC DB35/T 1750—201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豚草调查结果汇总表 豚草调查汇总表见表C.1。 表C.1 豚草调查汇总表 调查时间 8 调查地点 调查面积(亩) 发生面积(亩) 生长密度(株/m2) DD DB35/T 1750—2018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有害生物标本送检表 有害生物标本送检表见表D.1。 表D.1 有害生物标本送检表 送样单位(盖章) 通讯地址 邮编 送样人 电话 传真 E-mail 标本编号 GPS 及海拔 标本类型 标本数量 采集人 生长环境 采集方式 采集地点 处理方式 为害状描述(或图片) 9 DB35/T 1750—2018 参 [1] [2] [3] [4] [5] [6] 10 考 文 献 SN/T 2373-2009,豚草属检疫鉴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疫工作手册植物检验检疫分册,2003 郭琼霞.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74-186 印丽萍.杂草种子图鉴.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77-181 万方浩,王韧.豚草生物防治概况.杂草科学,1990(1):30-32 DB35/T 1750-2018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DB35/T 1750—2018 * 2018 年 4 月第一版 2018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750-2018 豚草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4:46:5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