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242432.6 (22)申请日 2022.08.25 (73)专利权人 上海光之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九泾路 959号2幢5层5 01室 (72)发明人 陈阿巧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怡恩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336 专利代理师 牟俊玲 (51)Int.Cl. F21V 7/04(2006.01) F21V 7/24(2018.01) F21V 7/28(2018.01) F21V 11/16(2006.01) F21V 9/00(2018.01)G03B 15/02(2021.01) F21Y 115/10(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照明技术领域, 且公开 了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本实用新型 通过LED光源向Z轴负方向发出的光, 经过反光杯 发生反射后, 向Z轴正方向射出, 经过防眩光装 置, 到达被照目标区域, 该防眩光装置, 只能让小 角度的出射光通过射出, 大角度的光均会被该装 置多次反射后消失, 已达到减少杂散光减少眩光 的作用, 该防眩光装置使 得垂直方向的角度进一 步减小, 截光性也进一步减小, 对水平方向的角 度几乎不改变, 有利于水平方向的补光区域的照 明, 采用已有的背发光的发光模式, 增加一组防 眩光装置进一步减小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 并且 大幅度减少杂散光的射出, 已达到预期的补光效 果, 满足行业应用, 减少安全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7763306 U 2022.11.08 CN 217763306 U 1.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包括反光杯阵列(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杯阵 列(1)中反光杯采用旋转抛物 面, 所述反光杯阵列(1)的右侧设置有LED光源阵列(2), 且LED 光源阵列(2)位于 反光杯阵列(1)的焦点平 面上, 所述LED光源阵列(2)的右侧设置有防眩光 装置(3), 所述防眩光装置(3)由多片薄片等间距排布拼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杯阵 列(1)采用注塑 塑料镀铝膜, 塑料 材料为ABS, PM MA和P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杯阵 列(1)采用金属铝旋 压而成, 且反光杯阵列(1)内表面镀铝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光装 置(3)中薄片采用铝片喷黑, 黑色塑料板和黑色聚酯纤维板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光装 置(3)中薄片的厚度0.3 ‑1.5mm之间, 每片薄片沿Y方 向等间距排布, 每片之间的间距在3mm 到1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光装 置(3)的Z轴方向长度为在40mm ‑150mm之间, X方向长度由所处的光学系统的口径决定, 长度 为50mm‑300mm, Y方向的片数由Y方向的排布间距和所处光学系统的口径决定, 一般3 ‑100 片。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63306 U 2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光学照明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LED技术的发展, LED光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应用于智能交通行业以及 智慧城市安防监控补光的LED补光灯, LED频闪灯, 但是普遍存在光污染问题, 影响道路行车 安全, 尤其是高速道路的监控补光照明中, 光污染问题尤其突出, 多个地方反应高速行驶过 程中眩光严重, 有安全隐患, 也有报道因为该眩光问题引起交通事故,而现有的背发光的补 光光学照明系统使用塑料反光杯镀铝膜, 或者金属铝反光杯镀铝膜, LED光源发光延Z轴 方 向, 前向发光, 通过反光杯的内表 面反射控制整体出射角度, 反光杯多采用抛物 面, 椭球面, 或自由曲面或圆面光源向Z轴负方向发出光线, 经过反光杯反射后向Z轴正方向射出到达被 照目标区域, 光源放置在焦平面上, 已达到最小角度射出, 使得被照面上是光源的像, 此光 学照明系统 能够得到小角度照明分布, 使 得眩光比较小, 光污染少, 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大角 度的杂散光会沿Z轴正方向射出, 还是存在小部分眩光,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 提出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具备防眩晕效果好 的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背发光的补光 光学照明系统防眩晕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 统, 包括反光杯阵列, 所述反光杯阵列中反光杯采用旋转抛物面, 所述反光杯阵列的右侧设 置有LED光源阵列, 且LED光源阵列位于 反光杯阵列的焦点平面上, 所述LED光源阵列的右侧 设置有防眩光装置, 所述防眩光装置由多片薄片等间距排布拼装而成。 [0005]优选的, 所述反光杯阵列采用注塑 塑料镀铝膜, 塑料 材料为ABS, PM MA和PC。 [0006]优选的, 所述反光杯阵列采用金属铝旋 压而成, 且反光杯阵列内表面镀铝膜。 [0007]优选的, 所述防眩光装置中薄片采用铝片喷黑, 黑色塑料板和黑色聚酯纤维板 。 [0008]优选的, 所述防眩光装置中薄片的厚度0.3 ‑1.5mm之间, 每片薄片沿Y方向等间距 排布, 每片之间的间距在3m m到15mm之间。 [0009]优选的, 所述防眩光装置的Z轴方向长度为在40mm ‑150mm之间, X方向长度由所处 的光学系统的口径决定, 长度为50mm ‑300mm, Y方向的片数由Y方向的排布间距和所处光学 系统的口径决定, 一般 3‑100片。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LED 光源向Z轴负方向发出的光, 经过反光杯发生反射后, 向Z轴正 方向射出, 经过防眩光装置, 到达被照目标区域, 该防眩光装置, 只能让小角度的出射光通 过射出, 大角度的光均会被该装置多次反射后消失, 已达到减少 杂散光减少眩光的作用, 该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763306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新型后发光低眩光照明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10:27:3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