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DB63 ICS 65.020.20 B00/09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Seed Breeding of Line Pepper 2012 - 02 - 28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1076—2012 前 言 本规程依据GB/T 1.1-2009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江、张广楠、邵登魁、景慧、周红伟、闫国瑛、侯全刚、李全辉、郭有才、 马玉清、宋晓荭、周成辉。 I DB63/ T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线辣椒原(良)种繁殖的田间株选及育苗、田间管理、种子采收等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黄河谷地及湟水流域线辣椒生产区(原)良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079 蔬菜种子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适用准则(通用) DB63/T 1024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1075 线辣椒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特征特性一致的最初一批种子。 3.2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种子。 3.3 良种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种子。 3.4 标准株 完全符合品种标准的典型植株。 3.5 去劣株 去除不符合品种特征特性或生长不正常的植株。 4 种子生产方法 4.1 原种繁殖 1 DB63/ T1076—2012 4.1.1 育种家种子繁殖原种 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原种。 4.1.2 三圃制 原种生产用方法采用系谱法,实行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单 株选择——株行鉴定——株系比较——混系繁殖。 4.1.2.1 单株选择 依据该品种典型的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在线辣椒整个生长过程中分三次进行株选。第一次在 苗期根据生长势、整齐度等性状选择;第二次开花期,从株型、叶型和分枝习性等性状方面选择,并摘 除已开的花和已结的果,然后进行单株套袋隔离,第三次在果实成熟根据果形、果色、丰产性、抗病虫 害等方面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标准及丰产性、抗病虫害较差的单株。将入选单株编号。单株选择标准 严格参照附录B品种特征特性进行。 4.1.2.2 株行圊 将上年当选的单株育苗后分别定植在株行圃,每个株行种植群体不少于50株,以标准株为对照。每 个株行开花前用60目纱网隔离。在整个生育期,根据品种观察记载标准进行株行的调查,同时与对照比 较。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一致性高的株行,淘汰性状显著变劣、混杂的株行。选择标准严格参照 附录B品种特征特性进行。 4.1.2.3 株系圃 将入选的株行定植在株系圃,每个株系种植3行-4行,采用间比排列,以标准株为对照,每个株系 开花后用60目纱网隔离,果实成熟后进行对比观察,根据植物学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确定出符合该品种 特征特性,整齐度高的株系,混合留种。选择标准严格参照附录B品种特征特性进行。 4.1.2.4 原种圃 将上年采收的混合种子种植于原种圃,原种圃与辣椒生产田相距1000.00米以上。在整个生育期进 行观察鉴定,主要调查植株的纯度,严格拔除杂株,保证品种的纯度在97%以上,种子成熟时,及时采 收、晾晒、精选,严防机械混杂及人为混杂,收获的种子即为原种。 5 良种生产 用原种直接繁殖良种。良种质量符合GB/T 8079要求;良种检验符合GB/T 3543要求。 6 原(良)繁育栽培技术 6.1 地块选择 制种田要求3年内前茬非茄果类作物;背风、向阳、平整、质地疏松、肥力中等、土层深厚、排灌 便利的中性砂壤土或壤土, pH值7.00-7.50,周围1000.00 m范围内不得种植其它辣椒品种。 6.2 育苗 育苗技术符合DB63/T 1075要求。 2 DB63/ T1076—2012 6.3 整地定植 6.3.1 整地及施肥 定植前10天-15天,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20.000 吨-150.000 吨,(8000.00千克/亩 -10000.00千克/亩),每公顷施纯氮121.50 千克,纯磷420.50 千克(磷酸二铵675.00千克/公顷、过 磷酸钙750.00千克/公顷),纯钾150.00千克/公顷,(硫酸钾300.00千克/公顷)深翻入土。土地耕翻 25.00厘米~30.00厘米,碎土耙平。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 6.3.2 定植 起垄覆膜定植,定植时大行距60.00 cm,小行距40.00 cm,株距20.00 cm。每穴2株,浇足定植水。 定植后一周内及时补苗培土。 6.4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门椒长到3.00 cm时,结合浇水追肥,每公顷施纯氮60.00千克,纯磷173.50千克,纯钾 5.00千克,(磷酸二铵375.00千克/公顷;硫酸钾10.00千克/公顷)。进入盛果期要浇水追肥, 15天— 20天浇一次水,每浇水2次追一次肥。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氮60.00千克,纯磷173.50千克,纯钾5.00 千克,(磷酸二铵375.00千克/公顷,硫酸钾10.00千克/公顷)。浇水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灌水选 择晴天上午。盛花期叶面喷0.3%硼砂溶液,7天—10天一次,连续喷施2次-3次。 6.5 确定留种部位 线辣椒留种应在2层-4层,其余果实应及时摘除。 6.6 隔离 线辣椒的原种生产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在现蕾期用60目纱网隔离。种子田与辣椒生产田隔离带 在1000米以上。 6.7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符合DB63/T 1024规定,农药使用符合GB/T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 6.8 适时采收 采种果完全红熟后及时采收,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或将种果扎成串悬挂于通风干燥处阴干后取种。 3 DB63/ T1076—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A.1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a) 试验地点一: 1) 地点: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 2) 时间:2009 年-2010 年; 3) 主要生态因素:海拔 1840 米。年平均气温 8.6℃。全年稳定通过 5℃的天数 220 天,初日 3 月 27 日,终日 11 月 1 日,全年≥5℃的积温 3238.2 ℃。稳定通过 10℃的天数 173 天, 初日 4 月 22 日,终日 10 月 11 日,全年≥10℃的积温 2914.1℃。年降雨量 259.4 毫米。 无霜期 185 天。全年日照时数 2689.2 小时。土壤为灰钙土,有机质含量 0.750%,全氮 0.075 %,全磷 0.173%,全钾 1.44%;碱解氮 38mg/L,速效磷 3mg/L,速效钾 138 mg/L。 b) 试验地点二: 1) 地点: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试验地; 2) 时间:2009 年—2010 年; 3) 主要生态因素:海拔 2309.00 米,年降水量 343.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4.70℃,日平均气 温稳定≥0℃初日为 3 月 26 日,终日 10 月 28 日,期间积温 2724.70℃;稳定通过≥5℃ 的初日为 4 月 15 日,终日 10 月 10 日,期间积温 2485.90℃;无霜期为 124 天,土壤类 型栗钙土,土种为白黄土,质地粉砂让,土壤有机质含量 1.900%,全氮 0.112 %,全磷 0.270%,全钾 2.550%;碱解氮 93 毫克/千克,速效磷 47.000 毫克/千克,速效钾 150 毫 克/千克,肥力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灌区,有灌溉条件。 B 4 DB63/ T1076—2012 C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品种特征特性 B.1 循化线辣椒品种特征特性 B.1.1 植株性状 株高80. 0厘米±21.4厘米,开展度70.0厘米±16.7厘米,主侧枝2-3个,二叉分枝率68.2%,侧枝生 长势强; 茎粗0.5厘米±0.2厘米,茎为深绿色。主茎叶数8-12片,叶片单叶互生,全缘,卵形,先端 锐尖;长7.8厘米±0.9厘米、宽3.0厘米±0.3厘米,长宽比2.6:1,叶色绿,叶面光滑,叶色深叶柄7.4 厘米±2.6厘米。 B.1.2 花果性状 花白色,镊合状,腋生,第一层成花1-3个,座果0-3个,座果率58.8%,第二层成花1-4个,座果0-4 个,座果率76.3%,第三层成花3-6个,座果1-5个,座果率64.4%,果实下垂,长20.2厘米±2.2厘米, 果横径1.3厘米±1.9厘米,长度与横径比16.5:1,果实果肉厚0.1厘米±0.02厘米,果柄长8.3厘米± 1.3厘米;绿熟期果实呈深绿色,成熟果实为鲜红色,果实长羊角形,皱缩、呈螺旋状,表面有大小不 等、密度不同突起,具有螺旋形状的果实占总果数的80%-90%。 B.1.3 种子形状 种子扁圆形,种子黄色,单果结种量75粒-118粒,千粒重6.0克-8.0克。 B.1.4 经济性状 B.1.4.1 单果重7.4-11.0克,单株果数11个±4个;鲜果微辣,果皮软,芳香味浓郁。生食、熟食、腌 制、作调料品皆宜。灰分≦8%,盐酸不溶灰分(干态)≦1.25%,不挥发乙醚提取物(干态)>12%,粗纤维 ≦28%。熟性及生育期 B.1.4.2 晚熟品种。播种至出苗期27±3天,期间≥5℃的积温163.90℃±16.40℃,≥10℃的积温123. 90℃±12.30℃;出苗至定苗期38天±3天,期间≥5℃的积温529.8℃±46.1℃,≥10℃的积温334.80 ℃±30.10 ℃;定苗至开花期15天±3天,期间≥5℃的积温230.8℃±26.1℃,≥10℃的积温156.80℃ ±15.10 ℃;开花期至果实红熟期64天±4天,期间≥5℃的积温1045.3℃±84.5℃,≥10℃的积温655. 2℃±60.50℃。果实红熟期至拔秧50天±5天,期间≥5℃的积温1045.3℃±84.5℃,≥10℃的积温655.

pdf文档 DB63-T 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076-2012 线辣椒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9:40:3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