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7.080.01 B 31 备案号:29610-2011 北 DB1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torage of pears 2010 - 12 - 28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772—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负责起草,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大兴区果林研究 所、北京市大兴区林果服务中心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茹、王文辉、贾晓辉、付占国、亓丽萍、王志华、佟伟、李铁凤、李艳、 张勇。 I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地区主要梨品种贮藏果的采收、预冷、入库与码垛、冷藏库贮藏、气调库贮藏、 风险控制、运输和贮藏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梨冷藏和气调贮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600 北京果品等级 鲜梨 SBJ 16 气调冷藏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肉梨 soft flesh pear varieties 西洋梨和秋子梨系统的品种具有明显后熟特性,采收时果肉脆硬,后熟后柔软多汁,表现出该品种 固有风味的梨品种。 注:改写NY/T 1198—2006,定义3.1。 3.2 果实生长发育期 days after full bloom 指盛花期至采收时的天数。 4 采收 4.1 适期采收 贮藏果应适期采收,遵循晚采先销、短贮,早采晚销、长贮的原则,短期贮藏或采后即上市的果实 可适当晚采。 4.2 确定采收成熟度方法 4.2.1 种子颜色 1 DB11/T 772—2010 2级~4级适宜中、长期贮藏, 4级~5级适宜短期贮藏,种子颜色分级参见附录A。 4.2.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用手持折光仪或数显折射仪测定。 4.2.3 果肉硬度 果实去皮后,用果实硬度计测定。 4.3 贮藏果适宜采收成熟度指标 果实采收成熟度可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等指标进行判断,主要梨品种适宜贮藏采收成 熟度指标见表1。 表1 主要梨品种适宜贮藏采收成熟度指标 品 种 果肉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果实生长发育期(d) 北京地区采收期 丰 水 5.0~5.5 ≥12.5 135~145 8月末~9月初 黄 金 6.0~6.5 ≥12.5 140~145 9月上旬 圆 黄 6.5~7.0 ≥11.5 135~140 8月下旬 早红考密斯 7.5~7.9 ≥11.0 98~106 7月下旬~8月初 巴 梨 ≥6.5 ≥11.4 ≤123 8月中、下旬 阿巴特 ≥6.5 ≥12.0 ≤125 8月下旬 凯斯凯德 6.5~7.7 ≥12.5 147~154 9月中旬 康佛伦斯 5.7~6.3 ≥12.5 154~161 9月中、下旬 五九香 ≥6.5 ≥11.0 135~140 8月下旬 京 白 ≥5.6 ≥10.5 135~140 8月下旬 鸭 广 ≥7.5 ≥11.0 146~151 9月中旬 鸭 梨 ≥5.5 ≥11.0 145~150 9月中旬 红 宵 ≥7.5 ≥11.0 150 9月中旬 雪 花 7.0~9.0 ≥11.0 145~150 9月上、中旬 2 2 注 1: 秋子梨和西洋梨系统的品种硬度测定采用 8mm 测头, 白梨和砂梨系统用 11.3mm 测头, 单位分别为 kg/0.5cm 和 kg/cm 。 注 2:果实生长发育期和北京地区采收期为参考指标。 4.4 其它要求 4.4.1 分期分批采摘。 4.4.2 套袋果宜带袋采收、入库、贮藏,或脱袋后套网套或包纸贮藏。 4.4.3 宜选择晴天气温凉爽时采摘,采后待运的果实应放在阴凉处。 4.4.4 采前一周内梨园应停止灌水,不应雨天采摘或雨后立即采摘。 4.4.5 轻摘、轻放、轻装、轻卸。 4.4.6 具有以下情况的果实,耐贮性较差,不宜进行长期贮藏: ——发育异常的果实; ——初果期树的果实; 2 DB11/T 772—2010 ——施肥比例不当尤其是施氮肥过多的树的果实。 5 贮藏果质量及包装要求 5.1 贮藏果应达到 DB11/T 600 规定的“特级”或“一级”要求。 5.2 纸箱装量每箱不超过 10kg,塑料周转箱每箱不超过 25kg,果箱应能抗压。 6 贮前准备 6.1 入库前应对库房进行清扫和消毒灭菌,消毒后要及时通风换气,塑料周转箱等包装容器也需消毒。 常用灭菌药物和使用方法见表 2,根据消毒对象,选择一种药物即可。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表2 常用灭菌药物和使用方法 名称 漂白粉 过氧乙酸 高锰酸钾 乳 酸 臭 氧 使用方法 将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配成10%的溶液。用上面的清液按库容40mL/m3的用量喷雾,使用 时注意防护,用后库房必须通风换气除味。 将20%的过氧乙酸按库容用5 mL/m3~10mL/m3液的比例,放于容器内于电炉上加热促使挥发熏蒸; 或者按以上比例配成1%的水溶液全面喷雾。 用0.5%溶液喷洒。 将浓度为80%~90%的乳酸和水等量混合,按库容量1mL/m3 乳酸的比例,将混合液放入瓷盆内, 于电炉上加热,待溶液蒸发完后,关闭电炉。闭门熏蒸6h~24h,然后开库使用。 用特制的臭氧发生器放入库房内闭门产生,净化空气灭菌。库容臭氧浓度达到17mg/m3~20mg/ m3 时,保持三昼夜即可完全杀灭霉菌及其孢子。 6.2 入库前 2d 将库温降至-1℃左右待果实入贮。鸭梨和雪花梨参见附录 B 的方法。 7 预冷 7.1 梨果采摘后应尽快预冷降温,消除田间热。 7.2 果实采收后先放在 0℃~1℃的专用预冷间,果温降至 1℃时即可码垛贮藏。鸭梨和雪花梨参见附 录 B 的方法。 7.3 利用库间预冷,应分次分批入库预冷,库温应控制在 0℃~5℃,每批次应小于 1/3 库容量,入满 任意库间不应超过 5d。库满后 2d 内库温降至该品种适宜贮温。 8 入库与码垛 8.1 入库时按品种、采期、等级分开堆码,地面铺设托盘,果箱码垛注意层排整齐稳固,货垛排列方 式、走向及垛间隙应与库内空气环流方向一致。 8.2 库内堆码应距墙 0.20m~0.30m;距冷风机不少于 1.50m;距顶 0.50m~0.60m;垛间距离 0.30m~ 0.50m;库内通道宽 1.20m~1.80m;垛底垫木(石)高度 0.10m~0.15m。 3 DB11/T 772—2010 3 8.3 堆码密度按整库间容积计算,不应超过 185kg/m 。 8.4 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 9 冷藏库贮藏 9.1 温度 9.1.1 适宜温度为-1℃~1℃,其中短期贮藏 0℃~1℃,中、长期贮藏-1℃~0℃。主要梨品种的适宜 贮藏温度参见附录 B。 9.1.2 贮藏期间,库温波动<±1℃。库房和包装箱内温度要定时测量并做好记录,其数值以不同测温 点的平均值来表示。每个库房应选 3 个以上有代表性的测温点,测点多少视库房大小而定。 9.1.3 测温仪器应使用分辨率≤0.1℃、误差≤±0.3℃的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数显温度计,测定仪器要 用标准温度计或纯净水的冰水混合物(0℃)定期校验。 9.2 相对湿度 9.2.1 库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0%~95%,短期贮藏相对湿度可稍低些。 9.2.2 相对湿度测量仪器误差应≤4%,测点的选择与测温点一致。 9.2.3 库内湿度达不到要求,可采用地面洒水、挂湿草帘或加湿器加湿。 9.3 通风管理 库房应在库门相对方向一侧安装换气扇。入贮初期,应选择清晨气温最低时进行通风,一般 2d~ 3d 通风一次,根据库房大小确定通风时间,一般在 10min~30min,库温稳定后,可减少换气的次数, 外界气温低于-2℃时不可换气。 9.4 贮藏期 贮藏期参见附录 B。 10 气调库贮藏 10.1 气调库库房要求 气调库设计应符合SBJ 16的规定。 10.2 气调库贮藏条件 10.2.1 温度 北京地区主栽梨品种的气调冷藏温度参见附录 C。温度管理及检测要求同 9.1.2 和 9.1.3。 10.2.2 相对湿度 库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0%~95%。湿度管理及检测要求同 9.2.2。 10.2.3 气体成分 4 DB11/T 772—2010 梨品种适宜气调冷藏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组分参见附录 C。氧气、二氧化碳测定仪器分辨率应≤ 0.1%、误差应≤±0.3%。乙烯测定仪器分辨率应≤0.1ppm、误差≤±1ppm。 10.3 贮藏期 贮藏期参见附录 C。 10.4 气调库贮藏管理 10.4.1 果实温度应接近适宜贮藏温度,库温稳定后,才能封库降氧。 10.4.2 库间温度、相对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指标应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应能自动记录 和存储记录数据。 10.4.3 贮藏期间入库检查,须二人同行,均应戴好氧气呼吸器面具,库门外留人观察。 10.4.4 贮藏结束时,打开库门,开动风机 1h~2h,待氧气浓度达到 18%以上时,方可入库操作。 11 其它辅助保鲜措施 11.1 塑料薄膜袋自发气调贮藏 11.1.1 品种要求 丰水、圆黄、阿巴特等对二氧化碳有一定忍耐力,可采用厚度≤0.03mm 专用 PE 或 PVC 保鲜袋扎口 贮藏。 11.1.2 使用方法及管理 果实采后带袋或发泡网套包装直接装入内衬薄膜袋的纸箱或塑料周转箱,每袋不超过 10kg,敞开 袋口入库预冷,待果实温度降至 0℃后扎口,-1℃~0℃环境下贮藏。贮藏过程中,袋内二氧化碳浓度 应<3%。 11.2 1-甲基环丙烯(1-MCP)辅助保鲜 11.2.1 使用浓度 -1 丰水、圆黄等二氧化碳不敏感品种采用 1μL·L ;黄金、鸭梨、八月红等二氧化碳敏感品种,则 -1 采用 0.5μL·L 。 11.2.2 使用方法 密封性较好的库房或塑料大帐内密封熏蒸处理 12h~24h,之后在 0~1℃条件下贮藏。 12 软肉梨后熟 12.1 后熟条件 软肉梨贮藏结束后,宜在专用房间

pdf文档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16: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