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1 备案号:30054-2011 海 DB46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209—2011 绿色食品 青黄皮尖椒生产技术规程 2011 - 03 - 07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4 - 07 实施 发 布 DB46/ T209—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芳华、肖日新、陈贻诵 I DB46/ T209—2011 绿色食品 青黄皮尖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青黄皮尖椒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季节、品种选择与培育壮苗、 园地准备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清理田园等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地区绿色食品青黄皮尖椒的露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NY/T 655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茄果类蔬菜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 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小拱棚 按照畦面大小,用粗铁丝、竹片等搭建而成,上面覆盖遮阳网、防虫网或塑料薄膜的拱圆形育苗设 施。 3.3 穴盘 一种由PVC或PC塑料制成的盘状育苗容器。 3.4 性诱剂 一种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释放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害虫的仿生产品。 3.5 蓝板/黄板 1 DB46/ T209—2011 一种利用害虫的特性,在蓝板/黄板上涂抹环保专用胶,用于粘杀害虫的 PVC 塑料板。 3.6 灯诱 利用害虫趋光特性,应用太阳能黑光灯或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4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周边无有毒有害物质、无污染源,且前茬为非茄科作物的壤土或砂 壤土。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 的规定。 5 栽培季节 海南地区以冬春季节栽培为主。适宜播种时间为 9~11 月。 6 品种选择与培育壮苗 6.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 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7%。不得使用转 基因品种。 6.2 培育壮苗 6.2.1 育苗设施 采用小拱棚育苗,育苗材料包括穴盘(70~100穴)、塑料薄膜、防虫网(40~60目)、遮阳网(45%~50% 遮光率)、粗铁丝或竹片等。 6.2.2 苗床准备 宜选择地势高的地块起垄做苗床。垄高30~40厘米,垄面宽80~120厘米,垄面整平压实;再在垄面 覆盖一层农膜,膜上撒一薄层细沙或椰糠。 6.2.3 营养土配制与消毒 6.2.3.1 营养土配制 选用椰糠、细沙或干净的沙土、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按体积比为5:3:2或5:4:1配制营 养土,且每立方营养土拌入三元复合肥1公斤。营养土要求土质疏松、营养完全、保肥保水性能良好, pH值5.7~7.0。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要求。 6.2.3.2 营养土消毒 配制好的营养土拌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的药粉350克/立方 米。也可选用适宜绿色食品生产的苗床消毒剂。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 的要求。 2 DB46/ T209—2011 6.2.3.3 营养土装盘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穴盘,整齐排放于苗床上。 6.2.4 种子处理 6.2.4.1 浸种 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降至常温后捞出洗净,转入常温水中浸种4~5小时,再 转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或2%壳寡糖溶液中浸泡15分钟,捞出洗净,沥干水分。 6.2.4.2 催芽 浸种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变温或恒温保湿催芽。 6.2.5 播种 6.2.5.1 播种量 青黄皮尖椒每667平方米大田种植3000~4000株,用种量30~40克。 6.2.5.2 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前营养土先浇足底水,每穴播出芽种子1粒,深约0.5~1.0 厘米,覆上一薄层营养土,轻轻压实。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于苗床上(低温阴雨天须加盖农膜)。 6.2.6 苗期管理 6.2.6.1 幼苗保护措施 始出苗后,应及时揭开遮阳网等覆盖物,并用粗铁丝或竹片架起小拱棚。或在播种后直接架起小拱 棚,幼苗出土后揭除苗床覆盖物。 6.2.6.2 苗期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主要靠揭盖农膜和遮阳网调节。高于30℃覆盖遮阳网降温;低于20℃覆盖农膜加温防雨。 苗期温度管理指标 时期 日温 夜温 短时间最低温度 播种至炼苗 < 30℃ > 15℃ 10℃ 6.2.6.3 苗期水分管理 苗期水分保持润湿即可。晴朗天气每天上午浇水一次,干旱或大风时可早晚各浇水一次。 6.2.6.4 苗期养分管理 苗期追施水肥1~2次,可兑水浇施0.1~0.3%三元复合肥。即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追肥一次,定植 前7~10天视苗情可再追一次。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6.2.6.5 炼苗 及时炼苗,主要措施有:揭除覆盖物、控制肥水等。 3 DB46/ T209—2011 6.2.6.6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A。苗期要注意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在保证充足光照条件下,可覆盖防 虫网减少虫害发生。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NY/T 393 的规定执行。 6.2.6.7 壮苗指标 日历苗龄30~40天,6叶1心或7叶1心,株高16~20厘米,茎粗0.4厘米以上,叶色浓绿、无病虫为害。 7 定植前准备与定植 7.1 定植前准备 7.1.1 犁地耙地 园地应提前 15~20 天深犁晒田。翻晒 2 次,耙平整碎土块。结合犁地耙地,撒施熟石灰 50~100 公 斤/667 平方米或石灰氮 40~50 公斤/667 平方米。 7.1.2 施基肥 基肥以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2000公斤,饼肥30~40公斤或 生物肥4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生态控释全价营养肥30~40公斤。过磷酸钙、饼肥混合到农家肥 中一起沤熟。2/3在园地耙平后全面撒施,1/3作畦后在种植行开沟施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7.1.3 作畦 畦宽130~150厘米(包沟),畦高30~40厘米,并将畦面土块整细,呈龟背状。 7.1.4 覆盖地膜 覆膜时,尽可能选晴朗无风的天气,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盖实,尽量避免破损。宜选用90~100 厘米宽的地膜。有条件的可配套膜下滴灌。 7.2 定植 7.2.1 定植前的幼苗处理 定植前一天,幼苗浇足水并喷施预防蚜虫、蓟马的药剂如吡虫啉和保护性菌剂如壳寡糖水剂等药剂。 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 NY/T 393 的规定执行。 7.2.2 定植密度 双行种植,行距65~75厘米,株距25~35厘米。 7.2.3 定植方法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无雨时间定植。取苗时应尽量保持营养土坨完整;破膜孔尽量小一些,以免风 大掀膜;定植深度以子叶离畦面1厘米为宜。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封严定植孔。若土壤过干,可 在第二天浇水后或缓苗后再封孔。 8 田间管理 4 DB46/ T209—2011 8.1 查苗和补苗 在定植缓苗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工作。枯死苗、弱苗、残苗尽快拔除,消毒后,补上壮苗。 8.2 水分管理 定植后5~7天及时浇灌水1次。缓苗后至初花前应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群深扎土层,促使植株矮壮。 开花结果后要保持充足水分,一般每10天左右灌水1次。灌水宜采取浅水沟灌,且速灌速排。雨天应注 意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采用膜下滴灌栽培的,在正常晴朗天气每4~5天滴灌溉1次,每次滴水3~4立方米 /667平方米,要求在24小时内滴完。 8.3 养分管理 8.3.1 定植后 7~10 天可追施 1 次“提苗肥”。用浓度为 0.3~0.5%的三元复合肥水溶液或浓度为 10% 的沤熟人粪尿液浇施。 8.3.2 缓苗后至开花结果前视植株长势追施 1~2 次促苗肥。每 667 平方米三元复合肥 15 公斤,可兑水 浇施或结合灌水沟施。 8.3.3 初果期重施 1 次挂果肥。每 667 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 30~40 公斤、硫酸钾肥 10~15 公斤或腐 植酸肥 40~50 公斤;也可施用饼肥 20~25 公斤和三元复合肥 20~25 公斤,宜开穴(孔)深埋,穴(孔) 深约 15 厘米。三元复合肥和饼肥需兑水浸泡 30 天以上,充分沤熟方可使用。 8.3.4 盛果期每采收 1~2 次结合灌水追施 1 次壮果肥,每 667 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 15 公斤。 8.3.5 采用膜下滴灌栽培的,其养分管理应与水分管理结合进行。每滴灌 2 次清水就滴 1 次营养液, 每 667 平方米每次可施硫酸钾约 1.8 公斤和三元复合肥约 3.0 公斤,营养液总浓度控制在 0.1~0.3%左 右,即 10 立方米可加入肥料总量为 10~30 公斤。也可将浸泡好的等量复合肥与饼肥按 5 公斤/667 平 方米滴液。 8.3.6 料。 要重视根外追肥,结合病虫害防治,追施叶面肥。不得使用经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 8.3.7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 8.4 除草培垄 及时清除沟边杂草。结合除草将沟底清平,并将散土培至植株周围。定植穴的杂草用手拔除。 8.5 整枝 初果期后,宜及时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和老、病、残叶。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 田间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 9.2 主要虫害 5 DB46/ T209—2011
DB46-T 209-2011 绿色食品 青黄皮尖椒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33: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