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100.50
L85/89
T/WJDGC
团体 标 准
T/WJDGC 0013 —2022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指南
2022- 12-30发布 2022 - 12-30实施
茂名市机电工程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JDGC 0013 —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海南中清能科技有
限公司、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维尔能源有限公司、茂名华检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冠华、文成林、 余伟、刘海平、赵善达、 王焮灏、 王广宁、关鹏、 崔得龙、
彭章明、梁绪树。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JDGC 0013 —2022
1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的 术语和定义 、 前置安全检测要求、 前置安全检测需要 的数据、
前置安全检测的 方法。旨在:
——让工业系统 的用户与制造商在 前置安全检测 领域有共同的概念;
——让用户准备必要的技术特性 数据,用于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 的相关诊断;
——给出实现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 方法的相关指引 。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的 工业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对通过文件 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 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393 -2015 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一般指南
GB/T 22394.1 -2015 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数据判读和诊断技术 第1部分 总则
GB/T 20921 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词汇
IEC 60812-2018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and FMECA)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92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系统
泛指机器系统,如:工业领域中的电动机、压缩机、泵等机器系统;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汽车、船舶、高
铁等机器系统。
3.2 微小故障
当机器的一个部件(或组件)劣化或出现可能导致机器失效的异常状态,但异常征兆微小( 监测参数与
基线数据的偏离程度较小,一般不超过报警界限,有时甚至不超过预警界限)时,机器部件(或组件)所处
的状态。
3.3 显著故障
当机器的一个部件(或组件)劣化或出现可能导致机器失效的反常状态,但反常征兆显著(监测参数与
基线数据的偏离程度较大,一般超过报警界限)时,机器部件(或组件)所处的状态。
3.4 前置安全
系统呈现显著故障(监测参数超过报警界限)前,因微小故障引发的系统安全隐患。一般而言,前置安
全隐患(微小故障)具有监测参数偏离基准程度小,故障特性不明显、易被未知扰动和噪声掩盖等特点。
3.5 前置安全检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JDGC 0013 —2022
2 收集反映机器 状态的信息和相关数据,并为确定机器系统前置安全隐患(微小故障)的性质(种类、状
况、程序)而检验相关症状和症候群。
4 前置安全检测要求
4.1 前置安全检测在工业系统运维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 , 无论工业系统故障的规模多大、来势多凶猛 , 这些故障都是从微小故障 (早期故障、初
始故障、初期故障 )开始的。开展针对微小故障的前置安全检测是预防和减少灾难发生的关键。为了使
前置安全检测有效,宜按照工业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制定前置安全检测程序,并强烈建议对工业系统
前置安全检测进行初步研究。
4.2 确定前置安全检测需求
在确定前置安全检测需求时 ,建议按照 GB/T 22394.1 -2015中4.2的原则示意图来考虑工业系统初步
研究中的相关事项。
确定前置安全检测需求的一般步骤包括:
a) 分析工业系统各机器全过程的利用率,及针对微小故障而言的可维修性和危害度;
b) 列举工业系统各机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c) 分析各机器主要 部件故障的失效模式和原因 (特别是与微小故障相关的 失效模式和原因 );
d) 基于机器 部件的重要性(安全性、利用率、维修费用、产品质量)和故障发生率 来确定危害度 ;
e) 确定机器部件微小故障的可诊断性(“哪些故障是 可以诊断的?”);
f) 分析哪些运行工况最有利于观察 各种微小 故障,并规定 前置安全检测的 基准工况;
g) 表示适用于前置安全检测的微小 故障症状;
h) 列出用于 检测各种微小 故障症状的表征量;
i) 识别适用于前置安全检测 的必要测量,从中导出或计算出表征量 。
对于步骤a)、b)、c)和d),可以采用 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或FMECA(失效模式影响和危害
度分析)等方法进行 运维优化。步骤 c)、d)、e)、f)、g)、h)和i)可应用于 FMSA(失效模式症状
分析)中。
注:FMEA和FMECA的过程在 IEC 60812 中进行了概述 ;FMSA方法在GB/T 22394.1 -2015中有具体描述。
在进行FMSA(失效模式症状分析) 的等级评估时,监测优先数( MPN)等级是检测等级评估 (DET)、
失效严酷等级 (SEV)、 诊断结论置信度 (DGN)、预报置信度 (PGN)这4个等级的乘积。 在GB/T 22394.1 -2015
的4.3节中,检测等级评估 (DET)、诊断结论置信度 (DGN)、预报置信度 (PGN)的等级评估分为 1~5级,而
表征故障危害度的失效严酷等级 (SEV) 的等级评估分为 1~4级, 这降低了工业系统机器故障危害度对监
测优先数 (MPN)等级评估的影响,对于一些要求较高安全等级的工业系统而言是不太适用的。因此,
建议根据工业系统对安全等级的要求,适当提高失效严酷等级 (SEV) 的等级评估分级数(如将其等级评
估分为1~7级等),以增强工业系统机器故障危害度对监测优先数( MPN)等级评估的影响。
4.3 前置安全检测 要求报告
建议把对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进行初步研究的结果综合保存在“前置安全检测要求报告”中。该
报告建议参照 GB/T 22394.1 -2015中的4.4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主要任务是检测微小故障,而微小故障由于异常征兆微小,
可能存在故障症状不被状态监测所涵盖的情况,建议增加额外的监测能力,或采用更优秀的微小故障诊
断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这时,需要考虑“计算表征量所使用的方法和参数”是否需要更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JDGC 0013 —2022
3 5 前置安全检测需要 的数据
5.1 状态监测数据
状态监测数据 涉及测量、 表征量、 症状、 故障、 运行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参照 GB/T 22394.1 -2015
中的 5.1来处理。
为了使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所要检测的微小故障诊断结果更准确,需要结合具体的诊断方法,确定更
容易诊断微小故障的症状,进而选择与症状对应性更好的表征量或原始测量量。
运行参数 是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的重要状态监测数据, 既用来描述某些表征量,也用来 描述发生
故障时对应的运行工况(环境) 。 正确应用 运行参数 ,有助于提高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的诊断准确率。
5.2 机器数据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 通常需要知道 机器的具体数据 (如:对工业系统的 振动检测需要知道 机器部
件转速等运动学数据 )。
为了使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结果更准确,需要结合具体的微小故障诊断方法, 记录诊断要求中有
关状态监测技术的机器数据。
5.3 机器历程 数据
工业系统 发生的微小故障除了与机器的运行有关 外,还可能与机器的维修有关。 为了使工业系统前
置安全检测结果更准确, 诊断时需要考虑工业系统的 故障历程、运行历程和维修历程 ,因此记录这些机
器历程数据对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 很重要。
6 前置安全检测的 方法
6.1 前置安全检测 方法的分类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如下两大类:
a) 数据驱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训练的算法程序自动完成前置安全检测 (微小故障诊断) ,
其特点是:需要用大量观察到的故障数据来训练算法,但不需要有关故障产生和扩展机理的深层知识。
b) 基于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一 般是通过对故障行为或症状的精确模型程序来实现前置安全检测
(微小故障诊断),其特点是:需要有关故障产生和扩展机理等深层知识,但不需要用大量观察到的故
障数据来训练算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这些方法是可以组合使用的,而且可利用几种方法的
组合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2 基于数据驱动 的前置安全检测 方法
基于数据驱动的前置安全检测方法并不依赖系统的先验知识(如数学模型和专家经验),以采集到
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 状态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 机器数据 与机器历程数据,利用各种数据挖掘技术
获取其
T-WJDGC 0013—2022 工业系统前置安全检测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30 17:30:0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