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10
CCS B 65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379—2022
油茶主要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22-12-30发布 2023-03-2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 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379 —2022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防控原则 ................................ ................................ ........... 1
5 主要虫害 ................................ ................................ ........... 1
6 绿色防控技术 ................................ ................................ ....... 2
附录A(资料性)油茶主要害虫识别特征、危害症状及杀虫剂使用方法 ......................... 4
附录B(资料性)油茶主要害虫发生历期 ................................ ................... 6
DB41/T 2379 —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光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光山县诚信实业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农林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向阳、张学顺、杨涛、何贵友、余华洋、杨衡、冯志敏、陈勇、李志强、虞
涛、黄兴、马刚、李新生、盛宏勇、张亚阳。
DB41/T 2379 —2022
1
油茶主要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主要虫害绿色防控的防控原则、主要虫害和绿色防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油茶生产过程中主要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2680 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41/T 1931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采用监测与检疫、营林、人工、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对环境友
好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4 防控原则
以保护食用林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强化责
任”的方针,根据油茶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采取监测与检疫、营林、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必要
时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将农
药残留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5 主要虫害
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
柿广翅蜡蝉 (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茶梢尖蛾 (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so. )、铜绿丽
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 山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 )、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油茶蓝翅天牛( Chreonoma atritarsis Pic.)等。
DB41/T 2379 —2022
2 6 绿色防控技术
6.1 监测与检疫措施
结合当地油茶林历年虫害发生规律,及时做好虫情监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控。加强对外地调入油
茶接穗、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的检验检疫和复检,一旦发现携带危险性病虫害、杂草,立即按照国家
相关规定处理,严防外地油茶有害生物随繁殖材料携带传播蔓延。
6.2 营林措施
6.2.1 科学配置
油茶造林地选择山地阳坡,周边的阴坡栽植杉木、栎类、枫香等用材林、防护林树种,多树种、多
林种搭配,便于形成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新造林选用经河南省林木良种 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或国审在河南省引种备案的油茶优良品种,苗
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面积 2公顷以上的造林地,采用 4个以上品种块状混栽造林, 相邻区
块种植花期、果熟期相近的品种。 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管理水平而定,初植密度以
2.5 m×4 m、3 m×4 m株行距为宜,前 3~4年可合理间作大豆、花生等矮杆农作物、绿肥类植物或者中
草药材,以耕代抚。间作植物不得与油茶有共同病虫害,且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
油茶园周边、园内合理配置趋避或者诱集植物,驱除害虫或吸引益虫。猫薄荷能驱除蚜虫、铜绿 丽
金龟、跳甲、蚂蚁、象甲等多种害虫,其根系发达,还能起到保持水土作用;茴香能吸引多种益虫。趋
避、诱集植物配置密度为,低矮植物每公顷均匀种植 20000~30000株。油茶园周边严禁栽植招引害虫的
植物。
6.2.2 抚育管理
每年冬季对油茶树根际周围 0.6 m以内土壤进行垦复松土,消灭土壤中的越冬虫源。
对于生长过密的油茶林,及时调整密度,加强树形控制,剪除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及徒长枝,
使林分通风透光,增强油茶的抗逆性,抑制或减轻害虫危害 。
土肥水管理 参照DB41/T 1931 的相关规定。
6.2.3 清理园地
冬季清理油茶园的枯草、枯枝、落叶、落果,集中到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6.3 人工措施
害虫轻度发生时,人工清除油茶林中的虫卵、幼虫(若虫)、虫茧(蛹),捕捉成虫 。也可采用 粘
虫胶、树基涂白等措施阻隔害虫 。
6.4 物理措施
6.4.1 灯光诱杀
在油茶园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单灯控制半径为 80 m左右、控制面积约为 3公顷。每年 4~9月份开
灯诱杀金龟子、象甲、鳞翅目等趋光性害虫,每周清理一次落虫袋(筒)内虫体,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对灯进行维护。
DB41/T 2379 —2022
3 6.4.2 色板诱杀
4月份,在油茶园中悬挂黄色或者蓝色粘虫板,密度为每公顷均匀挂 300~450张, 粘虫板规格 30 cm
×40 cm,高度高于油茶树冠 10 cm。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柿广翅蜡蝉、蚜虫、粉虱等,利用蓝色粘虫板
诱杀蓟马、叶蝉等小型昆虫。每年更换 2次,间隔为 2个月。
6.5 生物措施
6.5.1 天敌防治
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类、鸟类等)和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防治害
虫。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可有效防控油茶毒蛾、桃蛀螟虫口密度。害虫卵初期,每公顷均匀设
置120~150个放蜂点,每个点释放赤眼蜂 1000~2000头,每代卵期放蜂 4次,间隔 3 d~4 d。蚜虫幼虫
期,按益虫害虫比例 1:100释放瓢虫成虫,可防治蚜虫。此外, 油茶园伴生种植 波斯菊、芝麻等 显花植
物,可招引害虫的天敌。
6.5.2 性信息素诱杀
利用桃蛀螟、 油茶毒蛾等性诱剂诱芯及其配套诱捕器诱杀成虫。 成虫羽化期前 5 d左右挂上诱捕器,
每公顷均匀悬挂 45个, 挂放高度高于树冠上方 80 cm~100 cm。 根据不同性诱剂诱芯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
6.5.3 生物农药防治
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剂等生物类农药符合 NY/T 393 中的规定。利用 0.3%印楝素乳油
500~1000倍液可防治桃蛀螟。施用绿僵菌颗粒剂杀灭土壤中的铜绿丽金龟幼虫。油茶主要虫害绿色防
控常见杀虫 剂的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A。
6.6 化学措施
必要时,根据附录 B中油茶主要害虫发生历期,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有关
技术规程, 科学合理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油茶主要虫害绿色防控常见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A,
其它虫害防控措施按照 LY/T 2680 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合理使用农药符合 GB/
DB41-T 2379-2022 油茶主要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2 17:30:13上传分享